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李铁城先生

2014/8/19 10:41:56 点击数: 【字体:

    大河网讯   人们往往习惯于说某某处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所指似多是远处高处,似乎不包括自己身边。实际上,“龙”、“虎”可能就藏卧在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到。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告诫人们: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法国艺术家罗丹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这里想说的是我的同事,今已年逾古稀的李铁城先生。
 
    铁城先生为河南文学院作家,河南省文史馆馆员。先生什么样子?我至今记得十年前一位采访他的女作家写下的第一次看见他的印象:只见他面色苍白,不修边幅,一副落拓相,身心似乎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一听他说话,又感觉到他的语言犀利,干脆果断,充满着清清爽爽、明明朗朗的书卷气,丝毫不见人情世故的庸俗气息。我觉得这个表述是与我的感觉基本吻合的。
 
    作为作家的铁城先生更适合于一个传统的称谓:文人。他不是单纯的诗人、小说家或者评论家。他长于编辑、策划,工于格律诗词,精于多种文体写作,擅长书法。出乎意料的是,铁城先生退休后的十余年间,有文言《新道德经》问世,又成了国内享有盛名境外广有影响的碑文大家。
 
    我这里着重说其碑文写作。我没有详考铁城先生的碑文写作史,只知道1994年湖南省征集《祭炎帝文》,铁城一试而中,碑文后被选入高中教材。从此约请者纷至沓来,先生也一发而不可收,十多年来不仅数量有二三十篇之多,且越做层次越高,题材越来越多,文章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
 
    为古圣先贤撰写碑文是铁城碑文写作的荦荦大端。2006年铁城为郑州市文庙所作《孔子之碑》,碑文旋在《人民日报》发表,而后出版,为辛亥革命以来第一次以碑文形式述评孔子。此前已撰有《轩辕黄帝之碑》、《郑氏三公之碑》、《赵王陵碑》、《杜甫碑》、《韩昌黎先生赞碑》、《刘禹锡之碑》、《唐诗人李商隐碑》等重要碑碣。敢于担当此任者历来非通人大才而不可,铁城先生不唯有大勇气,确有非同一般的眼光、胸襟、学问和文字功力,这于其中每一件作品都可见出。
 
    比之圣贤,为亲友、同志、同道即普通百姓写作碑文,是铁城另一部分作品。从密县(今新密市)故里人物,到长期工作过的黑龙江的学生朋友及中州文坛同道,人物各式各样。其生平行状叙述概要,嘉言懿行时见性情。作者赤子之心、哲人情怀,流贯于字里行间。
 
    还有一批作品可以看作铁城碑文中的小品。如作者因感于嵩山一黄牛的献身精神而自费为其立《黄牛冢记碑》、嵩县天池山摩崖石刻《忘忧石记》、浮戏山《卧龙台碑》、《嵩阳书院两将军诗碑》等,咏物咏怀于一体,寄托深远,启人神思。
 
    近来还有直接为当代树碑立传的作品。为河南省巩义市某集团所作《振兴门记》,即是铁城呕心沥血之作。为一个乡村脱贫致富的历程作传,提炼出“天不佑贫,因振而兴”、“天不佐富,因德而继”的发展规律,精警深刻,蕴涵广大。
 
    《文心雕龙》有言:“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前人曾说苏东坡文章盖世而碑非所长。碑文写作对任何一位当代作者更是挑战。能够在体制很小的碑文中显示作者的全面素养,这是铁城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
 
    铁城的诗词出版的时候,我曾送给他两句话:“五车学问成通人,千行诗句见赤子。”读铁城的诗词我体悟到:能把人生的苦难、困顿、曲折、寒冷真实地说出来是不容易的;能感受到并且能够说出苦难中的欢乐、困顿中的沉思、曲折中的丰富、寒冷中的温暖,那就是不同寻常了。
 
    在当代作家中,铁城国学根基打得很深,精于文言和白话的写作,特别在人生遭遇大坎坷之后,长期进行大文化思考,思考人生,思考民族命运,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原则,这集中体现在他花甲之年发表的《新道德经》中。这部被识者称作“半生苦难一部书”的书,是警世之作也是惊世之作。作品在《新华文摘》转载后有读者来信说:“我为中国民间仍然藏卧有如此高超的思想家表示惊叹。”
 
    有了这部书,这只在当代写“经”的手,才敢于并且能够在民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当代历史的大背景下,述评圣贤,述评百姓,撷取其特点,评价其功过。
 
    我有时不免考问:我们谁敢并且能够像李铁城先生这样做,做得这样好?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2007-12-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