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玺月:这玉哟,是我的魂

2013/11/5 17:20:50 点击数: 【字体:

张玺月:这玉哟,是我的魂
张玺月品玉雕玉

 
    一块不起眼的黝黑伊玉,毫无俏色可摘,在85后女孩的大胆构思下,以西域少女温婉柔美的浪漫,衬托黑色玉质的严肃沉闷,加以点、线、面的立体塑形,兼容民间剪纸、装饰画、泥塑等流行元素的设计,传统与现代技法的碰撞,又会取得怎样的艺术审美?

    “最佳创意奖”“理论考试第一名”“技术能手”“大赛亚军”,在河南省第三届玉石雕刻技能大赛上,一连串的殊荣让首次参加玉雕比赛的85后女孩张玺月激动不已,也更加坚定了她的琢玉之梦,“与玉对话,用心雕玉,这个过程很享受”。

    钟情玉雕,做家乡的特色

    一个秋叶飘零的下午,在拓宝玉器有限公司初见张玺月,恬静的微笑,儒雅的谈吐,玉一样至真至纯的女孩。想象不到,这样一个高学历、年轻时尚的女孩,为何选择在冰冷的雕玉工具和嘈杂的加工车间逐梦。

    “南阳本来就是玉都,在家乡做家乡的特色玉雕,作为一个学工艺美术设计的南阳人,也算是学以致用。”其实,从郑州轻工业学院毕业前,张玺月凭借其扎实的美术设计功底,已应聘到杭州的浙大之光研究有限公司做手绘灯光设计师,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后来还选择了自己熟悉的美术教师工作。因情牵家乡,从小又对玉雕艺术情有独钟,2012年4月她毅然决然带着简历来到了拓宝玉器有限公司。

    “我很欣赏你的美术功底,但玉雕是又脏又累的活,我怕你吃不了这份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亮明了态度。为了心中的玉雕梦,张玺月淡淡一笑:“苦,不算什么,我还年轻,就是奔着学好一门手艺来的……”

    慧心巧手,大赛崭露头角

    原以为玉雕和美术设计是相通的,第一次走进生产车间,面对片石不言的各种玉料,面对上百种的雕玉工具,张玺月一时不知所措。当玉石沫夹杂着水珠毫不留情地溅得她满脸都是,当镜子里那个狼狈的模样连自己都不敢相认,这个倔强的女孩还是为梦坚持了下来。她一次次走到师傅身旁虚心求教,仔细观察他们的手法、姿势,把每天学到的知识、疑问统统记在笔记上,没事就反复揣摩练习……

    冬夏春秋,从手把件到摆件,从传统造型到自主创意,日日与玉对话,心手交流,张玺月渐渐找到了玉雕的感觉,每一件作品都精雕细琢到自认完美才拿给老师品鉴。正是这份执著与勤奋,让吴元全肯定了这个女大学生的能力,推荐她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玉石雕刻技能大赛。

    现场抽号、考试、绘图、创作、评判……没有挑选玉料的权利,没有老师的现场指点,这是一场真才实学的比赛。当张玺月将她的《西域少女》捧到评委席时,黑色玉料的硬朗与西域少女圆润甜美的脸庞形成一种曼妙映衬,细腻飘逸的头饰璎珞和形神兼备的人物造型,令在场的所有人无不称赞。独特的创意,精湛的雕工,赢得了大赛的亚军和最佳创意奖,成为玉雕行业的一枝新秀。

    金石不言,对悟玉之灵魂

    初次比赛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张玺月只把它当作一次人生的历练。“以前没接触玉时,觉得不同的雕刻类型都不容易,当师傅把每个门路里的诀窍点明时,剩下的只有自己的修炼和对玉的体悟。”

    之前,张玺月总喜欢和朋友探讨玉雕和雕塑之间的微妙关系,她认为雕塑着重雕刻者自身的灵感,任何物质由你塑形。而玉雕着重玉本身的内涵,只有用心对话,理解玉之灵魂,才能更好地衬托表达其价值。“老师经常说到悟,我想不仅是悟它的立体造型,更是悟对玉的体会,玉的五德是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积淀,玉雕艺术也是对玉文化的雕琢。”

    “可塑性强,精益求精”,这是吴元全对张玺月的评价,在漫漫求索的路上,这个85后女孩的玉雕之梦势必铺满鲜花和掌声,因为每一次创新和挑战,都会让她变得更加成熟自信。 □本报记者 王 蕾【原标题:这玉哟,是我的魂】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南阳晚报 2013年11月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中国皮影艺术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