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孙长林的藏艺品格

2013/11/4 10:43:13 点击数: 【字体:


    我国著名艺术鉴藏家孙长林先生刚刚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让师生们学习和弘扬“孙长林精神”。

    孙长林,1939年参加革命,1982年发起创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重要领导者之

一。

    他先后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捐赠自己收藏的艺术品累计4625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估量。他说:“我认为,能够以个人的力量,将散落于民间的艺术品挖掘、收集、整理出来,返还于社会,以系统的艺术载体的形式返还于现代艺术教育,才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保护、抢救大量国宝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有收藏这个概念的时候,收藏就成了孙长林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60年,已经当了四年山东省外贸局副局长的孙长林,被任命为烟台地区副专员。目睹民间文物的破坏和流失,孙长林坐卧不安,他下决心要为烟台建一座博物馆。经历了几年周折,散存在胶东各县的文物珍品终于在“文革”前收归到了博物馆。如现在馆藏的明代唐寅的《灌木丛篁图》,是掖县赵家所藏,1963年征集时,画面破损严重,后经北京故宫专家揭裱修复,才将这件国宝精品抢救出来。再如现在馆藏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红衣佛像图》,是从黄县丁家收购的。当年发现丁家存有70多件旧字画,拟当作烧柴用,孙长林先生得知后,立即拨专款将这批字画全部收购,《红衣佛像图》便在其中。后来著名文物鉴定家张伯驹到烟台时,见到这幅画大为震惊,连呼“世界第一”,并说:“这幅画我寻找了四十多年,认为早已经流失海外,没想到竟然完好地收藏在烟台,真是万幸!”这些珍贵的藏品随后经历了“文革”的浩劫而得以保存,博物馆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1972年,孙长林调离烟台的时候,为了充实馆藏,他还把自己的多件珍藏捐赠给博物馆。这个时期,他的孩子们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如今的烟台,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一个叫孙长林的人和这座博物馆的故事了,但这座城市一定会因为拥有这样一座博物馆而生出一份长久的骄傲。

    毕生藏品“返还于社会” 走进孙长林艺术收藏馆,深深吸引着观众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藏品,还有这些藏品所凝聚的孙长林老人几十年收藏寻觅的甘苦与付出,以及无私奉献的孙长林精神。

    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展出了他半个多世纪收藏的部分中国书画、雕刻、民间玩具等艺术品,其中有从明代至现当代的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包括徐渭、朱耷、董其昌、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李苦禅等人的顶尖作品。除此之外,在拓片、年画、陶瓷等领域,孙长林也有系统和规模的收藏。这些藏品体现了孙长林独特的鉴赏力和文化品位,也体现了他在艺术界的朋友之广泛。

    朋友馈赠毕竟只是孙长林藏品的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藏品是需要花钱的。早些年的东西比较便宜,别人当作“四旧”,他却如获至宝。尽管如此,日积月累,也常常使他入不敷出。然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却最让孙长林感到欣慰和踏实。

    收藏毕竟是一件花钱的事,他也斤斤计较,他也肯花大价钱,他也曾被人欺骗。收藏对于孙长林来说,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愉悦,是情操的不断纯化和提升。

    1994年,北京破获了一起盗窃杀人案。在案件审理中,两个盗贼供认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就在他们抢劫一个青年画家得手后,又假借孙老朋友的名义,到孙老家中请求帮助鉴定一件文物,打算伺机下手。但没想到善良的孙老不但对他们毫无戒备之心,还热情地拿出自己的藏品,苦口婆心地向他们传授鉴赏知识。面对这位慈祥的老人,两个盗贼居然良心发现,不忍心下手而悻悻离去。其实,盗贼永远无法理解孙长林更为博大的爱心和奉献的情怀。

    2001年,孙长林先生将自己潜心收藏的160件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的陶瓷系列藏品,无偿地捐献给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2年孙长林先生八十寿辰之际,又将民间年画、汉画像石拓片、民间玩具等再次捐献,累计捐赠藏品4625件(套)。大义之举,体现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将孙长林捐赠的藏品实现“返还于社会”的归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建立了“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分设陶瓷、民间玩具与年画、画像石拓片三个陈列室,供师生、学者和社会人士参观与研究。200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特别设立“孙长林奖学金”,作为学校的最高荣誉,奖励品格优秀、成绩突出的在校生。实践证明,捐献藏品的义举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孙长林艺术收藏馆不仅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本报记者 霍晓蕙【原标题:孙长林的藏艺品格】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2011-06-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