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荣锁的故事

2013/10/29 16:10:12 点击数: 【字体:

张荣锁的故事
胡锦涛总书记向张荣锁颁奖
张荣锁的故事
张荣锁与村民们一起读报
张荣锁的故事
部队首长为张荣锁题词
张荣锁的故事
张荣锁和村民们一起规划开山修路
张荣锁的故事
张荣锁在工地拉车


    赤,象征着孩童般清纯的心情,也象征着革命和忠诚。这世界,声色犬马迷惑人,贪嗔逸乐污染人,名缰利索束缚人,岁月声声催人老,谁能永葆孩童般清纯的心情?谁能忠诚于革命的理想?“太行赤子”的桂冠为何独冠于张荣锁的名字前?(新颜)

    □本报记者 赵新颜

    用了8年时间,太行深山一个与世隔绝的“极贫部落”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小康群体”。这是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带头人,就是全国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以“太行赤子”名播全国的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总支书记张荣锁。

    攀绝壁 送电上山

    1994年秋,张荣锁到崖上看望群众,见这里还没有通电,老百姓一直靠油灯照明,推石磨磨面,面对崖上群众,心情十分沉重。他承诺:“年底之前一定把电送上山!”

    回龙村崖上崖下高度相差800 米,直线距离5公里。从崖下的回龙自然村把照明线架到崖上的碓臼寨自然村,需要抬上78根、每根重达500公斤的水泥线杆穿过3道沟,翻过4道岭,攀上绝壁,登上险峰,难度之大超出常人想象。

    “再难也要上!就是拼上一条命,也要让崖上群众结束黑灯瞎火的历史!”张荣锁和村干部精心设计了上山路线,带着挑选出来的棒劳力,12人抬一根水泥线杆,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山上挪。有的地方坡度太陡,他们就用绳拴住电线杆,几十个人喊着号子一寸一寸往上拖。肩头磨破了,血粘着衣服脱不下来,手被绳子勒得血流不止,但没有一个人退却。凭着一身铮铮铁骨,经过35天奋战,他们终于把78根水泥线杆栽到了悬崖上。

    当年农历腊月十九这天,崖上 380多口群众终于用上了明亮的电灯。整个晚上,崖上老老少少兴奋得通宵没睡,过了一个难忘的“明灯节”。

    辟良田 遍植果树

    1975年冬,高中毕业的张荣锁走出大山参军报国,战友们都夸自己家乡好,他也向大伙儿描述“家乡风光”:蜿蜒逶迤的公路环绕山间,满山遍野的果树春华秋实,绿树成阴的林木簇拥着座座新房……“好个世外桃源!”战友们羡慕不已。

    然而,这并非现实,只是张荣锁久藏心底的梦想。真实的回龙村是处处荒坡,乱石遍布,星星点点的贫瘠土地嵌在石堆间,挂在高坡上,没个像样的地块可供村民种粮种果。

    1994年,刚带领村民打赢“送电战役”的张荣锁,又吹响了“治坡之战”的号角:“决不能把穷山恶水留给子孙后代,得让回龙山水在我们这代人手里重新变个样儿!”当年冬天,张荣锁带领全村430名劳力,在山上埋锅造饭,垦荒造田。

    工地上,张荣锁既是“指挥员”,又是“壮劳力”。他扛石头把肩膀磨出了血,肿得老高,皮肉和内衣粘连在了一起,撕都撕不下来。他的脚被石块割开,脓血不住地渗出鞋外,他仍与村民并肩拼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 2009年06月1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