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北坡首登珠峰老人王富洲:贴着屏幕看火炬登顶(2)

2013/10/15 11:03:22 点击数: 【字体:

  毕业前,他来到系办公室办事,老师笑着对他说:"王富洲,我和你说件事情,以后你不能再光着脚满处跑了。"

  原来,当时是夏天,为了省钱,他是光着脚的。老师告诉他,登山队来这里选人,要进行登山,所以不能光脚了。

  那时候,王富洲还是第一次听说登山这个词,当时只是感觉很兴奋,立刻报名,和其他2人被带到香山基地开始登山训练,从此成了一名登山运动员。

  初见珠峰

  攀登高峰为了科考 到国外做专门训练

  1958年,中国登山队要挑选一批具有地质、动物、植物、测绘等专业知识的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的同时,进行科学考察。

  王富洲是地质大学的毕业生,在地质方面有专长,于是幸运地入选了,在集训的过程中,他发觉攀登雄伟的珠峰就是他的梦想!

  登山队在北京香山集训后,开赴前苏联攀登7143米的列宁峰作为训练。同年底,回国做登珠峰的准备。

  珠峰故事

  三次行军损兵折将珠峰登顶遭遇困难

  1960年2月,王富洲随200多人的大队人马进入西藏,在拉萨适应了近一个月后,开拔进山。尚处在一片空白之中的中国登山队,根据当时的中外资料,选择了一个最好的登山时机——5月!

  在三次适应性行军的过程中,登山队的损失很大。虽然第三次到达了海拔8100米的高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冲顶。

  王富洲说:“在这三次行军中,有两名同志牺牲。大家心想,一定要登上去,要不对不起牺牲的同志。”

  四人开拔最后冲击

  第二台阶“生离死别”

  通过三次适应性行军,由于出色的表现王富洲被选为突击队员。到了8500米突击营地后,最后选择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和刘连满为突击顶峰队员,王富洲是突击队长。

  4个人登上8700多米的第二台阶后,因体力极度付出,队员刘连满连续两次倒在地上。

  大家找了一个不容易滑落、也不容易被雪掩埋的岩石旁,给刘连满穿上睡袋,继续攀登。

  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终于登上了珠峰顶峰。王富洲说,当时他们虽然带着摄影机,但由于是夜间,无法拍摄世界最高峰顶峰的资料照片。在山顶停留10多分钟后开始下山。

  珠峰“记号”

  下山途中手套丢失手被冻坏指节切除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留下的刘连满还活着!他身边的一封遗书让三个男子汉不禁泪流满面。“王富洲: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3人回来时用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王富洲当即决定,由贡布和刘连满在一天之内下山,将登顶的消息带下去,他和屈银华殿后。

  但下山路上,王富洲二人遭遇了险情。

  “我们两个人是用绳子连着,几乎是摸索着下山,走着,走着,只听前面的屈银华‘哎呀’一声,根本就来不及采取措施。”说到这一幕,王老的嗓音提高了许多,仿佛一切只发生在昨天。

  “我当时只觉得自己被绳子拉着疾速地往下滚去,墨镜摔掉了,鞋子摔丢了,脸上除了雪就是血。不知滚了多远,一块凸起的岩石将连接我们的绳子挂住,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王老说。

  记者看到王老右手截去了三个指节,问他缘由,他说是因为滚下来的时候,手套已经滚丢了,手被冻坏了所以切除了。

  祝福火炬

  登山和奥运精神一致都是不断向上攀登

  这次火炬登顶,王老不能亲赴珠峰,但他常常从北京打电话和前方的珠峰火炬传递工作人员联系,关注每一条关于火炬登顶的新闻。

  “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件盛事,当我得知奥运圣火也将在珠峰顶上传递点燃时,作为一名老登山工作者是无比的自豪与感动。这让登山界的工作者们无比激动,登山和奥运的精神一样,都是不断向上攀登,永远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王老说。

  记者手记

  再忆珠峰事王老仍动情

  如今的王富洲虽然已经73岁了,由于年事已高,他的腿脚并不灵便,只能缓慢地前行,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大部分时间来到办公室,在记者上楼拜访他时,他还亲自到办公室门口迎接。

  王老的眼睛不是太好,坐在办公桌前,一边手里拿着放大镜,一边把眼睛贴在上面,向记者介绍有关他们登山的资料。据王老介绍,眼睛现在不好也是由于当年登顶珠峰留下的后遗症。

  说起那段印刻在心中的回忆,王老的感情显得格外激动,按医生嘱咐,王老每天最多只能抽五支烟,但在近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就抽了四支。看来他对珠峰的情感相当深,这种情绪深深感染了记者。本版撰文/记者季【原标题:北坡首登珠峰老人王富洲:贴着屏幕看火炬登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法制晚报 2008年05月0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