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为了大地的丰收

2013/9/23 15:06:12 点击数: 【字体:

为了大地的丰收


    盛夏的正午,灼热的阳光照在田里大片的玉米叶上,闪着绿油油的亮光。知了的叫声让田野显得更加静谧,庄稼人都回家休息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还在玉米丛中忙碌着。

  见到记者,他抹去额头的汗珠,腼腆地笑笑,“每天这时太阳最烈,是给玉米授粉杂交最好的时候,不能耽误。”

  就是在眼前的试验田里,这位老人创了两个纪录:1公顷面积上,夏玉米亩产超过2000斤;同一块土地上,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过3000斤。

  他就是72岁的程相文,河南浚县农科所研究员、所长,一个十里八乡的庄稼人耳熟能详的人物。老百姓记住了他,是因为感激他,一年好过一年的玉米收成,一年胜过一年的红火日子,是程相文培育出的“浚单”系列玉米种子结下的硕果。

  越接近土地,他就越能感受到农民对粮食和技术的渴望

    1963年,程相文从河南中牟农校毕业。那时的大学生像金子一样珍贵,留在城市是件容易的事。然而,他毅然在分配表格上填了“到基层去”。不久,他就被分配到了偏僻的黄河故道浚县,搞起了玉米种子试验。

  当时的浚县种子产业十分落后,玉米亩产只有100多斤。程相文开始走村串户调研,发现农民用的种子老化、低产、不抗旱涝。他开始吃不香、睡不好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培育出良种,并让农民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粮食高产才能实现,老百姓才能吃饱肚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了漫长的育种试验。

  如果说与玉米结缘是个偶然的话,那45年来痴迷于此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则绝非偶然。“育种事业需要一生的奋斗。”程相文说,“要培育一个成熟的品种至少要10年的时间、数以万计的观察、比较和记录,而且玉米这种作物每年的种子必须要更换才能保证产量。”

  在程相文的信念里,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可以造福一个民族。在玉米的种植中,品种得年年换,否则第二年产量就会大减,这就给程相文和他的科研队带来了压力,“只有不断地拿出好的品种,才能改变生产劣势,玉米才能不断增产,才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财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8年08月0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