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刘海燕 和孩子一起阅读

2013/7/24 15:08:41 点击数: 【字体:

    孩子七岁,一年级,入睡前已不再强求讲故事,她从自己的屋子里把被子抱过来,放在我书桌旁的硬板床上,她的要求很简单:我坐在那儿学习就行了。这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孩子,她希望在他*的气息或声音里入睡,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全集,西游记等,一遍又一遍地成为她四五岁时的催眠曲。现在她已经懂得关爱我,知道每晚我做完杂事后,总要读会儿书,哪怕是很短的时间。

  灯光下,阅读之中的妈妈,给夜晚带来甜美和神秘……宁静像水一样从身体的内部洗过,我偶尔望望她,她的表情里有感谢有幸福,甚至还有鼓励,那是我无法言传的表情,一个孩子,她却什么都领悟了。昨晚,她突然抬起头说:“妈妈,我喜欢你这样,这样,你就不会生气了。”她说得很犹豫,一时找不到更确切的表达。孩子不愿看到那个在日常中容易烦躁的妈妈,她从小就很唯美,她希望我、我们之间有一种幻想性质的东西。她是我生活中最高的艺术,因为她一直感动着我,使我努力活得美好一些。

  给孩子最初最深远影响的那个人,应该是妈妈。我一直感到读书的多少并非首要,由外部目标带动的阅读更在其次,首要的是阅读成为内心的需要,这样才能在阅读中获得幸福。她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推个大椅子到书架旁,站上去,翻我的那些书,一个一个地问我它们的名字,她感到那里隐藏着一个神奇的世界。她拿一本书,有时是一张报纸,读给她的那些毛茸茸小动物听,她不认几个字,可她就那样认一个,猜几个,或者编下去,还不停地翻着书页,有时她会把门反锁上,她已经能够沉浸其中并获得快乐。她开始对字感兴趣,在我的自行车后架上,她不停地问着大街两行一闪而去的门面字,那个字,就是那个,她向我描述着它的样子,懵懵懂懂地她来到了汉字的起源处,再去博物院时,陶器上的文饰,断残的碑帖,已开始引起她的注意。她的爸爸每次出差问她要什么,她总是说要书。

  城市里的孩子时常很寂寞,他们不缺吃,不缺穿,可缺少同一屋檐下的伙伴,缺少天高地阔的环境,孩子的心性受到很多阻隔。一个在自然中长大的孩子,是不需要读《大山里的秘密》、《河流里的秘密》、《鸟的世界》、《树的家族》、《庄子说——自然的萧声》,以及自然教育的经典之作的;甚至也不需要读百科知识,什么天文卷,地理卷,动物卷,等等。那些秘密向他敞开着,它们就在那儿,再多的言语也不能探知山的灵魂,你怎么向一个孩子描述大地的广阔呢,只能让她看见,让她在那上面奔跑,多年以后她会发现那种开阔影响了她的内心。现在我不得不和她一起读这些,多少弥补一些远离自然的缺憾。

  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天性中潜伏着热爱自然,和自然相通的东西,我们稍做一点点引导就够了。土地上的一切她都喜欢,偶尔去郊外,她的眼睛鼻子似乎都不够用的,她曾不止一次地问我,挖多深才能找到恐龙蛋?她想找到土拔鼠或者野兔的家,地下没有光,它们怎么生活呢?来自大地的诱惑使孩子不愿踏上回城的路。

  孩子不自觉地就成了一个朴素彻底的环保主义者,家里的地下水水管,她从来不让开,除了她的小树能一杯两杯地享用,因为她知道树木喜欢天上的水,地下的水。去年暑假,我带她和她的读中学的表姐去青岛看海,她的表姐遇到摊点就走不动,相对于那个海,她更关注那些花花绿绿的小东西。她的妈妈常告诉我,她不会写作文,现在我发现了症结所在:她的的眼睛和内心没有敞开,就已经关闭了。看完水族馆,她的表姐在摊前买东西,她有些着急地告诉我:她想晚上来把那些鱼放回海里。“鱼类的监狱。”她似乎在自言自语,有些愤怒和伤心。我说人类为了研究、观看的方便,她说她宁愿背着氧气瓶到海底看它们。

  孩子,天使一般的孩子,她希望万物都在自己最适宜的环境里,依上帝安排的秩序,鹰击长空,鱼翔海底,海水蓝得能望得见天空的影子……对孩子的童心稍微做些保护,就会比大学课堂上那些大而无当的道德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事实上,从家长到社会,都在忽略这些,因为要竞争,要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里不受伤害,他就必须进入游戏规则,依成年人的思路做事。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在现实面前处处碰壁的天使呢?

  怎样使一个向善向美的孩子不受伤害?在我的经验里,应该是使内心开阔起来,来自内心的阳光使一个人能够昂起高贵的头颅,她能依据内心的尺度来评价自己,不会把外部的尺度作为唯一。她能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美的事物面前心跳或流泪,如柯罗的风景画,梵高的阿尔的阳光……在这种心境里,一些具体的得失会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一起读《爱丽斯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记》、《骑鹅旅行记》、《鲁滨孙漂流记》还有《老人与海》之类的经典作品,故事性较强,孩子能听得懂。她的心被遥远的事物所牵引,带她出去玩时,她总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越远越好。一次我带她去校园,她说那儿太熟悉了,去热带雨林吧,诸如此类的词就在她的嘴边。更具体一些,在作业本上组词时,她不想写小朋友们都写的那些,她总能写出自己所喜欢的新鲜词。她已经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老师。

  孩子有了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有了和事物建立内部联系的倾向,她需要我做的事情并不多。她的认真和方式倒是时常让我惊奇,譬如她在屏幕上刚看完一个童话故事,就匆忙打开录音机听那个故事带,而那些故事带她还有不同的版本,她一个一个地听,比较,推测哪一个结局更真实,有时她还会想出另外的结论,她做这些事情时,我们不会打扰她,除非她想和我们一起讨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有了这种研究性的学习能力,我想这和那些阅读有一定的关系。她天天都很忙,忙那些她喜欢的事情,包括和小朋友们疯玩,天天兴奋得不想睡觉。昨天她居然感叹她没有自己的时间,也许那是我说过的话,那句话对于我来说,就是没有时间读自己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内心的空间越来越大,她需要找到对应的物理空间去释放,现在她最迷天文和地理,多次说长大要当天文学家或自然学家。能不能成“家”是另外的事,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从生活的质量到所从事的职业,到一定的时候便成定数,越往后便越取决于心理的健康开阔,而不仅仅是勤奋。

  面对孩子,谁也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我时常感到自己像一粒微尘,孩子的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都可能把我难住;自身又有那么多的局限。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呢?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是什么?那些一千遍一万遍的罗嗦,不如自己先去热爱一点点,去做一点点,让自身的生活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去教育孩子。

  刘海燕,作家、评论家,河南太康人,现居郑州。供职于某高校。【原标题:刘海燕 和孩子一起阅读】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08年09月0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