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姊妹》一部不得不写的作品——访作家杨东明

2013/7/22 18:06:25 点击数: 【字体:

    他祖籍湖北武汉,却生长、奋斗和辉煌在河南。他下过乡,入过伍,做过编辑,最终当了专业作家。他以几乎一年一部的速度向世人推出新作,因而被人称为“多产作家”。在年过知天命之时,在作家圈里出名“洋派”的他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一部饱含进城打工农村青年酸甜苦辣、体现打工者生活百态的作品《姊妹》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了。他就是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杨东明。

  从“城市”到“农村”

  在进入新世纪的头5年里,杨东明先后出版过系列长篇小说《性爱的思辩》《问题太太》《最后的拍拖》《感情动物》《谁为谁憔悴》。杨东明告诉记者,这几部作品都彰显了人性的本质,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他多年思索的结果。他还说人其实只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向外的,用来关注人类自身之外的外部世界;另一个是向内的,它注视着人类自身的内部世界。

  2006年,擅长都市题材的杨东明笔锋一转,把关注力转到了农民工身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挣扎过程在他的笔下尽展。

  尽管已经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写作功底,在《姊妹》这部作品的创作上,杨东明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他更熟悉城市里的人和事,如何把握农村人的心理,他自有“妙计”,就是不放过任何采访进城农民工的机会:他和自己居住小区里的保安员交上朋友,和打工妹打起了羽毛球,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打工经历;给自己家送纯水的、门口卖西瓜的,他都要和人家聊上老半天,得到了许多生动鲜活的故事……慢慢地,那些小说中的人物开始走动起来,眉眼也变得鲜活灵动,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坐到电脑前写作。

  一部不得不写的作品

  作家圈里流行一个说法:杨东明很“自私”,因为他从不让别人搭乘他的车。但杨东明听后笑笑,反驳道:其实最自私的人是不把时间给别人的人。“《姊妹》是一部不得不写的作品。我们现在这些城市人已经被农村人‘包围’了,我的不少农村亲戚就以我这里为大本营落脚然后踏入社会。我经常被这些人物的故事所打动。”

  《姊妹》通过到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常宝贵、赵小盼和曾金凤等人的创业和爱情故事,以及始终坚守在家乡土地上的何大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施展才华、改变家乡面貌的故事,描写了当今农村青年及城市打工者的生存状况,塑造了一系列现代农村新青年的形象。

  作家“好事”有缘由

  “其实这部作品是我好几年的积累,有人说作家很‘好事’,张宇就经常在大街上跟人下棋。其实‘好事’就是积累的过程,我觉得这个群体很新鲜。”

  杨东明对自己这部新作的定位是:反映了中国由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记载了进城务工农民的生活形态,表现了他们的命运沉浮,描绘了他们的心灵轨迹。

  著名文学评论家孙广举对《姊妹》的评价或许更公正客观:作品保留了杨东明一贯的语言顺畅、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注重情感的风格特点,以城市人的眼光写出了城市屋檐下的边缘人,但读完后有不满足感,如今农村进城打工已经超越了生存层面的挣扎,呼唤杨东明写出更有力度的作品。( 本报记者李颖 )【原标题:《姊妹》一部不得不写的作品——访作家杨东明】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郑州日报 2006-08-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