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刘安成:甘做书法艺术的殉道者

2013/7/19 15:43:15 点击数: 【字体:

    在书法砚田默默耕耘,说来有年。人未磨墨墨磨人,“丢下耙子捞扫帚”地手忙脚乱着,多了几分勤奋和执著,了无倜傥、潇洒可言,唯有几分澹然、冲和、凝静、优雅以及内心世界的闲适和从容。至目前未见收获大的进步,更无成就可言,但我无怨无悔!本来就没想到收获太多,只是出于对经典的无比热爱,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落个身心愉悦、干净痛快,仅此而已。无大收获,视为正常——但没偏离“艺术”航线,一直沿着正确道路行驶;有所收获,可喜可贺,尽可以高兴一把,但最终还是要一以贯之地好好走下去。我坚信,辛勤付出终有回报,真正的艺术只青睐那些对它忠贞不渝、循其规律而又义无反顾、浸淫不辍的人。我愿意忠诚地做书法艺术的殉道者,况且决意要把它作为修养心性、培养高尚人格的支撑点。

  所学专业与书法艺术八下里不沾边,所从事的职业更是与其风马牛不相及。理性与感性的东西时不时的碰撞着、交织着。越是对书法爱之切切,越是内心纠结的厉害。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义务,不能、也不会有丝毫懈怠,这是作为一个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底线;而书法艺术,一如自己身旁美丽善良的爱妻,一直在脉脉含情地注视着你,你的内心会不为其感动?自欺欺人!

  奈何?奈何!只能在八小时工作日内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八小时之外牺牲本应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也多少次很不知趣地推却和远离那些可有可无的酒场应酬,从牙缝里挤出点时间,或当“打鸣公鸡”,或当“夜耗子”,毫不惜力地一头扎到自己钟爱的事情上来,高山仰止般地拜倒在先贤脚下,甘做“走狗”,从中寻找一种快感;拿书法经典艺术作为自己的“爱妻”,生生不息地爱下去,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靠近她,让她永远流连于自己身旁。

  学习经典,说起来轻松,其实就其辛苦程度而言,等于里外里增加了成倍的劳动量。个中甘苦,惟自己最清楚。本就瘦削的身子骨,越发让自己的衣领“胖”了起来。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行,寂寞并快乐着,也使我这位天生酒精过敏之俗人一个,不断在读书、临帖中,“偷享”着古代文人墨客“斗酒诗百篇”放旷和练达,时不时地“醉”上一把,有意无意间寻找那种飘飘欲仙的境界。这,也是要点阿Q精神的!

  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自己不务正业,恰恰相反,我一直顽固地认为这是我个人生命历程中十分有趣或者叫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工作论,非但不会带来消极影响,反而因为这种极其执着的真性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或者是摧毁着所谓前途、钱途等等的诱惑力,赋予了所谓权力、地位一种理想,所操办事务的一种格调,是不容易让人低俗、荒唐、昏庸、愚拙的。沉浸书法的时刻,就是回归心灵的时刻,这时候我定然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实现一种超度,获得一种自由的眼光,从而立足于人生的全景。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因而也知道应该怎样做事。当然,对于这种论调,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而我姑且妄言,对艺术、对经典文化追寻的过程,就是灵魂得以升华的过程;膜拜先贤的过程,就是内心得以洗礼纯化的过程。记得有位当代哲学家说了大意如下的话,但凡有些艺术气质的人,很难说在政治上能达到怎样的成熟。对此,我深以为然。职业是你的本分事,做好了,让自己无愧,可也。至于人家怎么看,任由他去;能否进步,是你自己能想出来的吗?而对于自己做人的底线,可是自己说了算的。我宁愿如人所言,做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者,而坚决不做高深莫测、翻云覆雨、玩“魔术”于鼓掌之中的政治家(更何况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绝非我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是我更希望在事业之外,让艺术能成为我的“情人”。我一直在说,聪明的能让“眼睫毛打炮”的以及势力翻飞的政治家令人敬畏,更令人不安。书家亦然。在狼面前变成羊,在羊面前变成狼,凡此种种,均是真丈夫不为之举,当以鄙之!因此,作为自然人也好,社会人也罢,率性、真诚、善良、质朴尤为重要,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更当如此。门户之见,您尽管把它看成“不识时务”,但与我人格无关。

  书法艺术向来以风雅、俊美、高洁、端庄、郑重、淳厚而立之于世。“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志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清人刘熙载所言,深刻揭示了书法家为书、为文的基本哲理。唐代著名书家颜真卿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令人敬畏,德泽后学。这充分说明,书法既可见性情,更可见人品。中国书法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必须注重书法家的品格修养。品格高,德性好,其书作自然超尘脱俗,耐人品味欣赏;品贤不高,媚俗不堪,定会令人生厌。从古到今,概莫能外。故而,书法艺术不仅与人之文化修养密切相关,更与人之品格紧密相连,与人之读书、处世、为人、修身,情同鱼水。翻开中国书法史,古之贤者无不以学书立品视若至要,追求书家人格的高尚,书作具“清刚雅正”之浩浩正气,书法家的全部内心世界借助于笔翰,充分反映在其艺术作品中。正所谓人格品行决定书法境界之高低,“书以人重”是也。对书法家来讲,书法技能确乎重要,这是立身之本;而字外功夫丝毫不亚于甚至更甚于技法层面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书内功当从“形质”的方面来把握,若要进一步深化,书外之功更是不可或缺,从书法美学、文字学、书法鉴赏、文学诗词修养等总体水平上提高,包括加强人格、人品的修养,性格气质的铸造,有关学识的磨练,生活阅历的积累和智性思维的拓展,从而使书法进入”技近乎道”的境界。苏轼之“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纳,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黄庭坚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是倡导书法紧密结合于“道义”及“圣学”,“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书法艺术“观其相,可识其心”,因此,“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羲之书法之奉为神品,流芳百世,盖因“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宋代书家蔡京,其书法于当时颇具影响,然后世对其书作鲜有能知能见能传者,究其里,是祸于“其悍诞奸傀见于须眉”,其书品人品之重要可窥一斑。前者不忘,后事之师,追求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追求者,当始终保持庄重,严整、尊崇、敬畏,以高山仰止般的态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教育 2012年10月25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访刘安成:书法是一座幸福王国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