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蒋一谈、阿乙等五位作家获“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2013/7/19 11:23:59 点击数: 【字体:

    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日前在温州举行颁奖典礼,刘庆邦、邓一光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蒋一谈、阿乙、张楚获“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五位获奖者中,北京作家刘庆邦、蒋一谈、阿乙一下占了三个席位,彰显了北京作家的不俗实力。 

  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颁奖地永久设于温州,旨在表彰当代汉语短篇小说作家的卓越成就,重申短篇小说写作的文学价值和短篇小说写作对于民族语言与生活的责任。《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说,该奖项旨在奖励老将,奖掖新锐。

  邱华栋介绍,此次评奖竞争激烈,在“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选中,候选者包括苏童、刘庆邦、范小青、邓一光,最后刘庆邦和邓一光胜出。“最近三年来,刘庆邦出了四部短篇小说集,三年来共写了25部短篇小说,今年已完成了八篇。”他认为,刘庆邦不仅创作颇丰,而且题材广泛,从煤炭生活、故土生活到北京城市生活都有表现,而且其语言讲究、功底扎实,小说有控制力,因此其获奖可谓众望所归。

  昨天,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刘庆邦说,从1972年写首部短篇小说《棉纱白生生》算起,他写短篇已经整整40年了。“我最开始在煤矿写,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从工人变成干部。再接着写,是写给女朋友看,是为了表现我除了会挖煤,还有才华。后来再写,不能说没有一点儿名利之心,但写作成为了一种需要,是为了安顿自己。”刘庆邦觉得,如今写小说不光是心灵的需要,也是生理的需要,不写就坐立不安,一动笔则全身愉悦。

  多年前,刘庆邦当矿工的时候,也就是他写第一篇短篇小说的时候,没有书看,他偷带的几本禁书——《红楼梦》、《福尔摩斯探案集》和《茅盾文集》,不过是零散的几本,没一部全的。这些书对他的首次创作没起什么作用,“但我还是坚持写完了处女作,只是很快就扔下了,在一个破箱子里放了六年。”

  在刘庆邦短篇小说创作中,他总提及恩师林斤澜,其短篇小说创作延续至今也和这位前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1985年,我在《北京文学》发表了短篇小说《走窑汉》,林老推荐给多位作家看,还推荐给老作家汪曾祺。”而在林斤澜当上《北京文学》主编后,他还和刘庆邦一起谈如何修改刘庆邦的新作《玉字》,“他说写短篇不能每个地方都走到,要走走停停。就好比去颐和园,看几个景点就等于把颐和园都看了,不一定每个景点都走到。”

  从今年开始,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了新动向,他首次写北京,写城市生活了,“我的‘保姆在北京’短篇系列已经写了八篇,已发表了七篇,这个系列我至少要写12篇。”

  “我在北京生活了34年,北京拥抱了我,接纳了我,我也积累了很多的情感和素材。”刘庆邦说,北京是个大都市,如何表现北京,如何找到切入点他想了好几年。“只有切入点小了,才能扩大内涵,进入城市生活内部。”而将保姆作为其创作的切入点,刘庆邦也寻找到了足够的理由。他认为,保姆像“卧底”一样,通过保姆可以进入隐秘的家庭,看到很多活剧。同时,保姆多是女性,有敏锐的触角,再有保姆和雇主之间也可能产生矛盾和对立。“我写保姆在北京,其实更想融入我在北京多年的思考和观察。”刘庆邦说。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从来也放不下短篇小说创作的刘庆邦说:“首先我喜欢短篇小说,它是把握世界的方式,更接近纯粹文学艺术的本质,更有诗性。”在他看来,文学最高境界就是诗性和诗意。

  新闻链接

  阿乙:“我一直在学习”

  “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获得者阿乙今年36岁,在北京打工多年,他的户口至今还在一个叫瑞昌的地方,那是江西的一个小县城。“我写作经验不太多,一直在学习过程中。”谈及此次获奖,阿乙甚至背不出评委给出的获奖词,只是依稀记得,说他的小说穿透表象,达到了真实的层面。

  写短篇小说对阿乙来说并非刻意,“其实我心里没有短篇、长篇小说的区别,只要写到合适为止就行。”但他也明确表示,现在写短篇小说,确实是为了积累经验,为日后写长篇小说做准备。

  阿乙上过警校,学过擒拿格斗、法医,后来又改行当起了体育编辑。2008年时,单位没有什么事儿,他开始写小说,那篇《情人节爆炸案》最初是贴在博客里,朋友偶然发现了它。

  阿乙说,现在一些作者写作是看杂志社编辑喜欢什么料,就投其所好,但他并没有走这条道。“我读西方小说较多,中国文学期刊读得少。”事实上,现在阿乙在书报亭也难寻文学期刊,比如《人民文学》在2010年前书报亭就见不到了,但他依然对文学期刊对他的培养心怀感激,“我是《人民文学》这个保姆看大的孩子。”

  蒋一谈:不是说有体验才有写作

  “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获得者蒋一谈以其创作颠覆了传统文学观念,他说,文学不是体验生活,不是说有生活才有写作,关键要有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来源,蒋一谈认为有两个:一是要有写出好东西的野心,二是要有大量的阅读和鉴赏力。

  蒋一谈以其代表作《鲁迅的胡子》为例进行了诠释:“鲁迅1936年逝世,到2009年时已经去世73年。鲁迅一直作为文化符号存在,我为什么不能把他放在虚构文学中,放在当代生活中来?”

  2009年,蒋一谈创作的《鲁迅的胡子》面世了,它表现的是一位失意的中年男人,他从中学辞职和妻子开了一家足底保健小店,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正在他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偶然被星探公司看中,因为和鲁迅长得像,公司想请他去出演一部话剧,扮演剧中的中年鲁迅,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故事波澜随之荡起。

  蒋一谈坚持认为,优秀短篇小说的要素应该有几点——要有好的故事创意、语感和节奏控制力,“把短篇小说写成随笔是不对的,关键是要在熟悉的场景里写出陌生感,更让读者在陌生里读出熟悉感。”

  事实上,蒋一谈重新创作小说是三年前的事儿,他曾经停顿了写作16年,只是如今已坚定回归,“那是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我翻看曾经的写作笔记,突然就想写了。”原来,1993年蒋一谈在出版社工作,曾一口气儿写了三部长篇,第二年全部获出版。但他很快发现靠写作无法养活自己,所以开办了公司。(记者 路艳霞)【原标题:蒋一谈、阿乙等五位作家获“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2012-11-0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作家蒋一谈来渝分享创作心得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