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盛名之下的石碏(2)

2013/7/16 12:09:16 点击数: 【字体:

要有其他国家愿意和他一起讨伐郑国,无形中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也就是对他君位的认可。

    他首先从联宋下手。

    宋国的情形是这样的:当初,宋宣公离世的时候,没有把国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把它交给了弟弟,就是宋穆公,因为与夷那时太小。这是宋宣公对宋穆公的了解,他知道穆公是个老实人,是个有道德的人,因此他知道穆公在离世时一定会把国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不是穆公的儿子冯。果然,去年宋穆公临死时,把大司马孔父叫到床前,把宋宣公的儿子与夷交托给他。他很动感情地说:“先君宣公当初没有把国位传给他的儿子与夷,而是传给了做兄弟的我,这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我永远不会忘记。托大夫您的福,我在国位上一直平平安安,凡事顺利,得以保全了脑袋,因为没有人以为我是夺了与夷的位。现在我将要追随先君去了,如果先君问我,与夷怎么样了,我该怎么回答呢?所以,我不能把国位按常规传给我的儿子冯,而要把它传给先君的儿子与夷,因为这国位本来就是他的。现在,我请您扶持与夷,让他来主持国家大事,那我死了也就安心了,也没什么后悔的了。”

    孔父说:“可是大家都愿意公子冯做国君呀!” 穆公说:“不行,这绝对不行!先君因为我有德行,所以才把国位交托给我,如果我把国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就是有私心了,就是没有道德了,就辜负了先君的信任,哪里还有道德可言?我要发扬先君的美德,您也不要废弃先君的大功。”他特意嘱咐孔父,把公子冯送到郑国去,免得大臣们把公子冯扶持到国君的位置上。

    孔父对这样的重托,当然只好遵行,把公子冯送到郑国,扶持宣公的儿子与夷当上国君。郑国人听说与夷当上了国君,认为宋国这样安排不合理,因为举国都愿意让公子冯当国君的,结果,却把公子冯送到郑国来了,郑国如果看着不管,那岂不是与宋国人同谋了吗?所以,郑国准备用武力把公子冯送回国内,扶持他当宋国的国君,后来因故没能实现。虽然如此,宋殇公与夷却在心里把郑国人恨透了。

    州吁得知这种情况,就派人到宋殇公那里去游说:“现在宋国上下所尊奉的公子冯还在郑国,他终久会成为您的祸害。郑国曾经想用军队把公子冯送回郑国当国君,自然是想废弃您的。国君如果因此而讨伐郑国的话,我国将尽所有的力量协助您,并且陈国和蔡国也将协助您。”

    宋殇公求之不得,自然是答应了。随后,宋、陈、蔡、卫联合军向郑国进攻,好像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这次战争打到郑国的东门,将其包围了5天,然后撤退。

    国际上对这次行动还是很关注的。鲁国代国君隐公就谘询老臣众仲:“州吁想以此安定国内,讨好诸侯,能达到目的吗?”众仲说:“恐怕不能吧。我只听说用德行去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来安定的,这只能乱上添乱,使形势更加复杂。州吁凡事都喜欢用武力去解决,这就显得他很残忍,残忍的人是得不到百姓喜欢的,就没有人拥护他。这样,他的事情就不能成功。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将祸患引到自己身上。”

    但是鲁国还是有人支持州吁的。

    宋殇公因为没有达到目的,兵力也不够,就派人到鲁国来借兵,准备再次攻打郑国。隐公因为众仲的意见,就不肯出兵。公子翚向隐公请求带兵去协助宋国,隐公仍然不同意,公子翚就自己带着部下去了。这次在前期的基础上加上鲁国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郑国就吃亏在还没有建立车兵。

    虽然没有抓到公子冯,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宋殇公也见好就收。通过这两次军事行动,说明州吁得到了一部分国家的承认。

    这次州吁在国际上是成功的,但国内呢,仍然不买他的帐,要他下台。

    州吁黔驴技穷,干瞪着眼没办法了。

    作为州吁的追随者,石厚也在为他想办法。石厚想起了他的父亲,父亲老谋深算,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石厚跑回家问休闲的父亲:“州吁怎么办才能让国内安定下来呢?”

    石碏早就知道州吁会是今天的局面,见儿子来请教,眼睛一转,说:“去见见周天子吧。”石厚不明白,这时候去见那有名无实的周天子有什么用。石碏见他疑惑,解说道:“ 周天子现在实力不如以前,但架子还在,只要周天子接见了你们,你们的地位就合法了。”石厚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请教:“可是怎么去见周天子呢?”石碏说:“陈国的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爱,现在陈国和卫国很和睦,如果通过陈桓公,让他代为向周天子请求,就可以达到目的。”

    石厚得到这个方法,心中欣喜异常,赶紧向州吁报告,州吁也认为可行,决定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让人去见陈桓公,请求他介绍去见周天子。陈桓公同意了,州吁自然是高兴,这下可以成功了,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是心狠手辣的石碏设下的一个致命的陷阱。

    这期间,连石碏也对州吁亲近起来。石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卫桓公的母亲是陈国的,他怕州吁对此警惕,如果州吁对陈国产生警惕性,那他的陷阱就挖不成了。为了让州吁对陈国去掉戒心,他必须这样做。

    不久,州吁带着石厚一帮人向陈国进发。与此同时,石碏派人抢先到陈国去,对陈桓公说:“卫国地方偏狭,我也老了,管不了什么事了。马上要到陈国来的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国的国君,请您趁这个机会把他们抓起来。”

    陈桓公为了卫桓公,自然把这两个人抓了起来,并请卫国派人来处理。因为卫桓公的母亲是陈国的人,陈国是卫桓公母亲的娘家,亲戚是要帮亲戚的,州吁这个外人被抓也是活该。

    卫国人派右宰丑到陈国去,在濮水旁就地解决州吁,不用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出于对石碏的敬重,石厚就交由石碏自己去处理,无疑,这是对石厚网开一面,他的死活完全在父亲的手中。

    石碏却派管家獳羊肩在陈国处死了自己的儿子。

    石碏本来是不想管这个摊子的,他知道卫桓公当上国君后,州吁是不会甘心的,内乱的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期间他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石碏跑来为州吁问计,这一下让他恼恨起儿子来,因为儿子这样做,不仅会毁了他自己,还毁了石碏的一世英名,儿子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连带他也要被扫进去,他不甘心啊!

    于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借除掉州吁,连同儿子一起除掉。这个决定是为公为私,恐怕连石碏自己也搞不清,但首要的,是要解脱自己与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的干系,为自己正名,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如果是为国,在桓公即位的时候,他就应该站出来,利用自己的影响帮助桓公去掉州吁,这样不仅让国家免除一场内乱,连自己的儿子也挽救了。这时候,他不出手,是真的什么也不想管了。他也确实没有管,一直袖手旁观,直到石厚向他问计。他是一个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下,石厚这一问计,突然之间让他和州吁搭上了关系,如果不采取行动,别人就会对他产生猜疑。

    除掉自己的儿子是第一位的,除掉州吁是附带的,因为州吁基本上与自己无关,倒是这个儿子,不杀就不能还他石碏以清白。

    石碏此举确实为自己正了名,此名曰:“大义灭亲”,并且让他流传千古!

    石碏死也可以瞑目了!【原标题:盛名之下的石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古都朝歌研究 2013-5-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石碏杀子大义灭亲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