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唢呐世家传承人——贺德义

2013/7/15 16:43:00 点击数: 【字体:

 唢呐是起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于金、元代传入我国,因其音色嘹亮、粗犷,演奏方便,且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感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明朝诗人王磐诗云:“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贺德义,沁阳贺家唢呐的第六代传人,唢呐高手麻金的儿子,在近半个世纪的从艺生涯中,他以自己的努力延续着怀府贺家与唢呐的六世奇缘。我的父亲是麻金

  “玻璃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上轿。”这是在沁阳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说的是新媳妇出嫁时,迎亲队伍中若少了麻金的唢呐,那是不肯上轿的。凭借吹唢呐名震怀府八县的麻金,正是贺德义的父亲贺全龙。

  “我太爷的爷爷入的也是唢呐这一行。”1953年出生的贺德义,祖上五辈儿都会吹唢呐,他5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学艺。学唢呐最讲究“练幼功”,即从小就就要练“手功、嘴功、气功”。夏三伏,冬三九,别家孩子都躲在树荫下乘凉、围着火炉取暖的时候,年幼的贺德义却在沁河滩边苦练唢呐,他一吹就是一整天。

  “我父亲教的严,冬天要吹到手出汗,夏天要吹到手上不见汗,稍不上心还要动家法。”贺德义说。刚学唢呐时,他也抹过眼泪、叫过苦,甚至埋怨过父亲的苛刻,然而一次特殊的赶场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

  1961年的夏天,8岁的贺德义跟随父亲去济源演出。没有任何代步工具的父子二人背着干粮,沿着沁河滩向西赶路。太阳当空,烤的柳叶打卷,地皮泛焦,人呼吸都难受,贺全龙却摸出不离身的唢呐,鼓着腮边走边吹,三里、五里、十里,声不停,调不重,底气饱满,音色洪亮。悠扬的唢呐声传向远处的农田,锄地的农民听到了,纷纷停下手中的农活,挥着手兴奋地喊:“麻金,麻金……”

  父亲仅凭唢呐就能让素未谋面的人引颈向望,这使贺德义感受到了唢呐的独特魅力,于是,年幼的贺德义立志要学好唢呐,做老贺家响当当的接班人。唢呐生涯一二事

  唢呐行里挑把式,如同大浪淘沙,粗沙淘去淘细沙,细沙淘净淘金沙。在父亲的指点下,少年贺德义进步飞快,他模仿飞禽走兽、电闪雷鸣的声音惟妙惟肖,12岁时就已与父亲在各类红白事中同台演出。

  贺德义说:“在农村,若逢两户人家同时办戏台,各自请的唢呐队撞了面,可就热闹了。”那是考验唢呐手的真正时刻,唢呐行里平日难见的绝活,此时都被“抖”了出来,比声势,更是比技艺,大半天不间歇地吹下来,靠的是深厚的内功。“我父亲当年能同时吹六支唢呐,口噙四支,鼻插两支,依旧音亮堂、调沉稳。那时遇上别家的唢呐队,对方一听麻金的名字,掉头就跑了。”回忆起当年同父亲一起演出时的那份荣耀,贺德义语气中满是自豪。

  “虎父无犬子”,深得父亲真传的贺德义,一把唢呐摸的油光铮亮,吹起来音亢调朗。1977年,24岁的贺德义进入沁阳县豫剧团工作。为豫剧《李双双》配乐的经历,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不同于民间原生态的唢呐演出,戏剧配乐对唢呐的吹奏要求更高,表演时既要考虑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又要揣摩剧情背景,贴近人物性格,这对没进过一天科班的贺德义是个挑战。

  为了吹好一段两分钟长的引子,贺德义苦练了四个多月,除去吃饭、睡觉时间,唢呐不离口。到了演出那天,贺德义的唢呐声一起,全场为之一振,演员入戏,观众入迷,舞台气氛全烘托出来了。一场豫剧唱下来,团里的老师交口称赞:“是贺德义的唢呐让那场戏有了魂。”

  “遇见再大的困难,我也从没忘记过自己是老贺家的唢呐传人。”贺德义笑着说。吹了半辈子唢呐,在艺术的追求上对自己从未有过半点松懈,凭的正是这份强烈的荣誉感的激励。传承唢呐责无旁贷

  唱戏有戏本,说书有套路。唢呐的传承主要以家传或口传身授为主,鲜有完整的角本和曲牌乐谱,因此传承难度较大。加之近些年来,农村观念转变,红、白事和祭祀活动减少,吹唢呐普遍收入不高,使得许多艺人纷纷放弃这一行,选择外出务工或在家务农。学唢呐的人少,教唢呐的人更少,许多宝贵的唢呐技艺,随着老一代艺人的相继去世而失传。

  眼看祖辈传下来的唢呐技艺要断了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贺德义开始自己动手整理唢呐乐谱。如今,他已整理出失传的唢呐曲谱12篇,且均已由县文化局审定,贺德义还自费将唢呐曲目中的代表作,如《一枝花》《朝阳沟》《南阳关》《智斗》《京剧脸谱》等录制成光碟,为唢呐艺术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文字、音像资料。

  在继承家传硬功唢呐艺术的基础上,贺德义不断学习和创新,他多次参加焦作市及沁阳市举办的唢呐大赛,并在1998年沁阳市举办的“朱载癱杯唢呐大赛”中荣获金奖。

  为了使贺家唢呐技艺世代传承,贺德义决定把祖传的唢呐演奏技艺传授给外姓人,这对于传男不传女,视绝活如生命的民间艺人来说,可是件大事。“不能让唢呐断在咱手里,就是我父亲活着,也会支持我的。”贺德义满怀深情地说。目前,他已开设三个少儿音乐辅导班,招收学员60余名,并自编《浅谈硬功唢呐艺术》作为教材。

  “听见别人说吹唢呐是不务正业,贺老师就急,他想让别人知道,这里是中原唢呐的发源地,唢呐艺术不能绝。”贺德义的学生杜星说。(见习记者 于含波 )【原标题:唢呐世家传承人——贺德义】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科技报 2008-5-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李金海谈唢呐艺术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