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托起朝阳的人——记市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新

2013/7/11 17:11:51 点击数: 【字体:

托起朝阳的人——记市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新
2005年元旦前夕,市委书记连维良来到利民公司视察,对该公司近几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卞新忠/摄)
托起朝阳的人——记市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新
1999年春节前夕,省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到利民公司慰问。(卞新忠/摄)
托起朝阳的人——记市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金印(右)到利民公司指导工作。(卞新忠/摄)
托起朝阳的人——记市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新
刘文新(左一)与日本客商洽谈。(章永江/摄)

 刘文新原来是个出色的文人、作家,现在是一个出色的、优秀的企业家,他到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任职以来,与企业同甘苦,共生存,3年内使一个累计亏损3500万元的倒闭企业起死回生,6年使这个企业突飞猛进,并且一年一个台阶大踏步发展,2004年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向国家上缴利税800多万元,全厂1000多名在职职工过上了小康生活。职工们说他是“群众的贴心人”!公司中层说他是“真共产党”!老干部说他是“三个代表”的践行者!最近,刘文新作为发展企业的有功之臣,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1998年5月28日是刘文新到利民公司上任的日子,他对全厂职工说:“进了利民公司的门儿,就是利民公司的人儿。”这虽然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全厂职工都记住了这个日子。6年后的2004年5月28日,职工代表自发为刘文新摆宴席庆贺,感谢组织上给他们派来了好带头人……

  利民公司过去曾是一个好企业,它一度辉煌过,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利民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993年至1997年企业形势急骤下滑,1997年至1998年滑入谷底,年亏损数百万元,累计亏损3500万元。全厂1000多名在职职工一年多未发工资,1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半年未发工资,拖欠职工的医药费长期不能报销。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因交不起水电费,公司家属院数月停水停电,晚上一片漆黑。全厂职工纷纷跑到对过的消防支队找水吃。还有一部分职工靠政府每月补贴的一袋白面维持生活,有的职工甚至上街捡拾菜叶吃,长期的苦难迫使职工集体多次跑到市委、市政府上访求助……

  刘文新是一个敢于接受挑战的人。当时,作为市委派遣到这个企业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考核领导小组组长,他目睹了这个企业的混乱和无序,亲身体会到了职工的疾苦,深深地感觉到这个企业已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

  刘文新是个远近闻名的作家,大学毕业后到地区文化局搞专业创作,后担任市文联副主席,已先后出版散文集4部,并且担任了电视剧《农民的儿子——史来贺》、《太行公仆——吴金印》的编剧。对文学有深厚造诣,与史来贺、杨贵、郑永和、吴金印等有过多次接触的他决心到市场经济的大海里畅游一番。

  当组织上征求刘文新的意见时,他说,哪个企业最乱就到哪里去,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组织上会派他来利民公司。谁都知道,现在的行政人员几乎没有人愿意调到企业,到企业,就意味着较多利益的丢失,若经济效益不好,连饭碗都成了问题。刘文新主动断了自己的后路,进利民公司的当月,他就把手续、工资关系办到了公司,将自己的命运和2700多名职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走进公司,刘文新强烈地感觉到:全厂职工的眼睛都在看着他,他是一个焦点。怀疑、担心、期望的目光同时向他袭来。刘文新深入到厂房车间、家属院,和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职工家属亲切交谈,与在这里工作多年的有功之臣们共商良策,理清脉络,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职工们感动了,凭直觉判断刘文新是来拯救大家,来拯救这个企业的,不是来镀金的,他们一个个地向刘文新掏出了积攒多时的心窝里的话。

  在首次全公司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大会上,刘文新向职工立下了军令状。他用他洪亮的声音向大家开宗明义:“进了利民公司的门儿,就是利民公司的人儿!我刘文新既然来了,也就不打算走了。从今天起,利民公司的前途就是我的前途,利民公司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与利民公司是一根线上拴着的两个蚂蚱,我和利民公司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浑然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刘文新的一番表白一下子抓住了与会者的心。刘文新又步步深入地讲:“要生存,求发展,不能只靠我一个人,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谋求发展,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维护。希望我们挽起手来,共同成就利民公司!”刘文新的一番话,博得了在场职工的阵阵掌声。刘文新抓住了这个收服人心、稳定局面的好机会。

  刘文新日夜分析和探索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他很快理清了起死回生的发展思路:1.抓大放小,抓主导产品乙炔瓶;2.减员增效;3.马上恢复生产。刘文新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是创造财富,在企业就是要以效益论英雄,对创造财富的职工不能求全责备。“能者上,庸者下,效益第一,养鸡下蛋”。不干活的要靠边站。

  刘文新首先对公司进行了大手术,对行政科室进行裁员,将原来的29个处室精简为13个,406个科室人员减至107人,实行了人员分流,有的下了车间,有的去搞三产,有的自谋职业。刘文新还打破了用人标准,对公司中层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紧接着就是融资启动生产。启动生产需要大量的流资,可是,眼下利民公司既欠银行的贷款,又欠内部职工的集资,已成为“内外失信的村庄”。银行贷款已不可能,再提职工集资谈何容易﹖职工已有些害怕。

  刘文新多次深入到职工群众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诚恳地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生存,要发展,靠谁,靠我们自己!希望大家再给公司新班子一个机会。”

  刘文新又组织召开了班子成员会,动员大家带头融资,正在开会的时候,办公室进来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苏峰,已经有70多岁了。他原本是一个放牛娃,后来跟了共产党,打了无数次仗,是一个“三八”式老干部,身上还有几个弹片至今没有取出来。进门后,苏峰把怀揣的1万元钱从胸襟内取出,递到刘文新手里,他说:“我相信你。”

  苏峰的举动感动了班子成员,感动了全公司。班子成员你2万,我3万,职工们虽然没吃没喝的,还是踊跃拿出救命钱,鼎力支持公司。很快,公司凑齐了38万资金,恢复了生产。

  刘文新对大伙儿讲:“我们现在是星星之火,将来可以成为燎原之势。”刘文新充满信心地对班子成员讲:“职工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倍加珍惜。首先我们要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穷日子。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干部要管好我们的嘴,管好我们的腿和耳朵。”

  刘文新带头不喝酒、不吸烟、不吃请,业务来客不陪。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他还多次下到车间劳动。原来公司的产品装车都是出钱找人装,现在改为干部以义务劳动的形式解决,这一下既树立了公司领导形象,又节约了生产费用。原来公司每月电话费超过1万元,现在压缩至5000元以下。汽车用油按公里计算,严格把关。

  刘文新原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学生,国家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大学。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又用知识改变了利民公司的命运。他从生活中的英雄人物史来贺、杨贵、吴金印、郑永和身上汲取了政治力量,凭借自身丰厚的生活底蕴,一步步把企业领出了沼泽地。他是一支火把,照亮了企业发展的路……

  刘文新到利民公司的当月就给全厂职工发了工资。还给离退休老干部解决了3个月的医药费。职工们议论说,这个经理是真心来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两个月后,职工联名给市领导写信,表扬刘文新。市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专程到利民公司看望,对刘文新到公司后的工作开局表示满意,并决心大力扶持。

  刘文新备受鼓舞,他召集技术人员,对主导产品乙炔瓶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革。乙炔瓶填料中有各种化学成分,石棉、玻璃水等,在定型、烘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用电。所以,公司每月电费贵得惊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要卸掉这样的包袱!刘文新给工程师出主意说,能否把电换成煤进行试验,用热风炉烘干代替电风干。他们参观了封丘县某单位一个废弃不用的小热风炉,依样设计后在生产车间进行了试验,结果可行。他们就又制作了一个大的热风炉试验,效果更好。这样一来,乙炔瓶生产成本一下子就降了20多元钱。这一崭新的生产工艺投入使用后,利民公司的市场一下子打开,乙炔瓶产量大增。而这项改革发明创造了乙炔瓶生产历史上的奇迹,独领全国乙炔瓶生产厂家之先河,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紧接着,刘文新又组织人员决定对乙炔瓶石棉填料进行改革。原来,乙炔瓶生产厂家在我国仅有4家,在美国还有较大市场,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一大优势,但瓶内填充料石棉属致癌物质,达不到出口的标准,这又成为一个缺憾!利民公司首家在国内搞乙炔瓶填料无石棉研制。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达到了出口美国的标准。2002年年底,这项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鉴定。2004年国家质监局下达文件,要求在全国推广利民公司的环保型乙炔瓶产品,利民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又一次独领全国同行业风骚。

  利民公司的经济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迅速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2001年3月,利民公司由一个年亏损数百万元、累计亏损3500万元的濒死企业起死回生,一举扭亏为盈,当年盈利42万元。2002年,拖欠职工的工资、离退休职工的医药费、职工集资款分期分批基本还完。

  刘文新感慨地说,利民公司走了很远的路,职工集体上访的时代早已宣告终结,这对我公司来说是个奇迹。6年来,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依靠职工的信任,降成本、抓市场、搞创新,采取盘活存量资产,不断产生新的血液的方法,从而为企业打翻身仗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目前,利民公司1000多名在职职工月平均收入千元以上。刘文新及他所带领的公司领导班子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公司扩大再生产,需要再次融资,公司向职工发出了通知,采取自愿的原则,结果一周内集了300多万元。公司讲诚信,职工可以多得利息,何乐而不为呢﹖利民公司和他们的职工完全翻了身。同时,职工的工资一次次再调整,一线职工的收入一次次再增加,离退休老干部和职工除去日常收入外,还增加了生日费、书报费、旅游费。全体职工都很满意。

  这样一组喜人的数字有力地证明了利民公司的过去和现在——

  1997年,利民公司的总产值是1675万元,销售收入完成1609万元,年亏损650万元;

  1998年,总产值2185万元,销售收入完成1975万元,年亏损580万元;

  1999年,总产值3291万元,销售收入完成2450万元,年亏损452万元;

  2000年,总产值3901万元,销售收入完成3241万元,年亏损355万元;

  2001年,总产值5562万元,销售收入完成4503万元,年盈利42万元;

  2002年,总产值6246万元,销售收入完成5434万元,年盈利61万元;

  2003年,总产值8562万元,销售收入5893万元,年盈利108万元;

  2004年,总产值10727万元,销售收入8836万元,年盈利142.5万元。

  年平均增幅在20%~40%之间,上缴利税较1998年增长了10倍多。

  2000年,利民公司恢复了中断6年的产品定货会,这次在洛阳市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户客商参加,会上共定货13万只,国家质监总局的领导也前来参会祝贺。2002年,利民公司又把定货会地点定在了美丽的风景区——张家界,这次,由于利民公司的知名度增加,定货商增至500多人,共定货16万只。

  现在,利民公司的产品一直是零库存,每天到公司拉货的车队排得长长的。这一前所未有的现象成了公司职工们喜悦中的烦恼。喜的是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这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忧的是销售人员总是为客户供不上货而发愁。一线车间生产线的瓶子还未出炉,就像漂亮姑娘一样早早就许了人。这不,有一个销售人员是2004年2月定的货,7月份才给人家供上。实在等不及的还得找刘总批瓶。利民公司的产品销往北京、沈阳、宁波等全国各地,在全国市场的产品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生产线上的职工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由于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工人们都抢着干活,有的到了退休年龄也不愿下火线,还愿意多干几年。职工的生产安全系数大幅提高,工人生产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连车间外都种上了草和鲜花……

  利民公司的产品未变,人也未变,但是,他们在刘文新及公司班子领导下,使企业由乱到治,一次次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完成原始积累过程后不断提升,把企业推向市场经济的尖端,多次实现新的跨越……

  现如今,随便问一位利民公司的职工,他们都会讲,我们很自豪。原来我们连工资都发不下来,基本生活难以维计。刘总来了就给我们发工资,一开始我们职工每月发200多元,现在发1000多元,这在新乡市可算得上是中上等了。

  我们自行设计制造的热风炉已成功运行4年有余,单这项费用每年就节约200多万元,我们冒着新的风险,投入80万元,在全国第一家购进实时成像系统,对乙炔瓶的X射线探伤工艺进行改造,保证了产品质量。

  过去,我公司乙炔瓶生产年设计能力是10万只,经过内部挖潜,扩大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已经突破设计能力的50%,2004年乙炔瓶生产总量达到15.6万只。今年春节我们不休息,日夜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刘文新42岁来到这个公司,他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公司,他是我们的好班长。他来的时候,公司产品只有十多种,现在已发展到40多种。

  他还为职工新盖了7幢家属楼,让700多户职工和家属都搬进了新居;公司发展了,职工受益了,刘总的双鬓却增添了不少白发。

  销售是企业的龙头,刘文新到公司以来,每年都出台新的销售政策和办法,对企业发展进行前瞻性的决策。

  职工张俊卿患上了职业病,刘文新到家中慰问,每次去都带上慰问品。离休干部来昭周爱人没工作,最近又得了病,刘文新就特事特办,为他特批500元用于治病。

  为了安抚军转干部的思想,促使企业稳定,2003年,刘文新及时给职工张兴仁解决了拖欠的医药费1万元,感动得他当时就掉了泪。

  老职工、老劳模周玉兰担任着公司家属院居委会主任,年轻时她因工伤失去了一只胳膊,刘经理几次安排人跑到郑州,为其定购安装了假肢。

  刘文新为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对于利民公司这个企业他了如指掌,情有独钟,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刘文新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获得市政府工业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奖,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03年,利民公司获得全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对于利民公司的发展,刘文新用了一句文人的话来形容,他说:在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利民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事在人为的原则,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走了上坡路,它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重新站立起来了……

  利民公司的各个处室、每个职工都了解刘文新的故事,职工们议论说,他对职工好,是永久牌的,不是飞鸽牌的。赞美他用啥词都不过分,他用默默的奉献为自己编织了一个耀眼的光环,无声地渗透到职工的血液之中……

  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利民公司全体干部和职工代表,从他们真切的话语中,记者时时被刘文新和他带领的公司领导班子的奋斗历程感染着,激励着。他们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请看利民公司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对刘文新的评价:

  “刘文新放着铁饭碗不要,来到这里与职工风雨同舟。没有他,就没有利民公司的今天。跟着他干我们无怨无悔。”几个职工代表争着对记者说;

  “感动利民公司的第一个人是刘文新。刘文新是我们离退休职工的主心骨!利民公司的领导班子是值得信任的班子!”公司离退休职工杨海山说;

  “刘文新具有儒将风度,企业家的气质!愿他带领利民公司职工走向新的辉煌!”销售处的卢炳章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说出了他的希望;

  “6年来,刘文新带领我们改变了公司的面貌。在全市的企业中,我们的形势不算最好的,但是,我们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后勤处姚处长这样说;

  “刘文新是求真务实的好典型,‘三个代表’的践行者,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职工代表刘国才这样总结;

  年轻的科技人员赵全新说:“刘文新创造了利民公司的企业文化,塑造了利民公司的企业品牌!”

  老工人、老劳模李春和两眼噙着泪花,用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利民公司全体职工的心声,他说:“刘经理,您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吧!我们工人相信您、支持您!”

  日前,记者又有他事赴京。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记者再次打开了刘文新所作的散文集《睁开睡眼的远山》。从他那朴实、优美的字里行间,记者仿佛看到一颗火热的心在“远山”上跳动,仿佛看到一轮朝阳从利民公司冉冉升起。记者不禁感叹,刘文新不就是托起利民公司“朝阳”的领头人吗﹖

  
    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默默在心中祝愿:祝愿利民公司像《睁开睡眼的远山》上的一轮朝阳,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原标题:托起朝阳的人——记市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新】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先锋网 2005-02-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