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冯杰:不该遗忘的“得奖达人”

2013/7/9 16:06:44 点击数: 【字体:

    冯杰,一位自诩为“文学的边缘人”的作家。

    他被称为“获得台湾文学奖项最多的大陆作家”,自1992年获得台湾《蓝星》诗社“屈原诗奖”以来,曾四获梁实秋散文奖,至今已数十次获奖,囊括了台湾多个重要文学奖项。

    他还是被大陆出版界遗忘的“作家”,他的获奖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已在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而他将书稿投给大陆出版社,却杳无音讯。

    早在15年前,就有评论者把他的独特生存状态和写作方式概况为“冯杰现象”。如今,发生在冯杰身上的文学遭遇依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甚至是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

    默默无闻的“得奖达人”

    在台湾,是“得奖达人”;在大陆,默默无闻。这就是河南作家冯杰的真实写照。

    先来看看冯杰的得奖记录吧。1992年6月,冯杰以组诗《逐渐爬上童年的青苔》获得台湾《蓝星》诗刊社主办的“屈原诗奖”,这是他在台湾获得的“处女奖”,由此开启了他在台湾文坛的获奖史。

    1993年,冯杰以组诗《书法的中国》获得了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奖。同年,还以小说《墙上的驴皮》获得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组诗《第五千种荷》获得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第一名,组诗《在中国作一次茶的巡回》获《诗刊》社全国诗歌大奖赛唯一的一个第一名。四个奖项中,前两者为台湾文学奖,后两个也是面向整个华文世界征稿。

    在2002年以前,冯杰的获奖文体以诗歌、儿童小说为主;从2003年起,他进入了散文创作和获散文奖的阶段。2003年,他的散文《九片之瓦》获得了台湾第13届梁实秋散文奖首奖。台湾散文家张晓风评价道:“作者用幽潜的思维,锦绣的心肠,写出我们对这种建材的依恋和感恩,唤起我们每一个人对前世的记忆。很久没看到有人用如此精雕细琢的文笔来写作了,让人仿佛在快节奏的舞厅里乍闻古琴,泠泠七弦,松风送寒,令人在愕然之余,不免说一声‘久违了’。文章也如瓦上生松,在小小的立足点上凝聚了天地的精华。”

    在最近的六七年间,冯杰已经四获梁实秋散文奖,此外还有时报文学奖散文奖、台北文学奖散文奖,无怪乎台湾作家张曼娟给冯杰加上了“得奖达人”的头衔。去年11月,冯杰赴台湾领奖时见到了著名诗人余光中。余光中见到冯杰第一句话就开玩笑说:“冯杰,你不要把台湾的文学奖都得完,得给我们留一些啊。”冯杰早年开始写诗时就读余光中的诗,而且余光中多次当过冯杰作品的评委,这位文坛前辈第一次见面就以如此幽默的话语鼓励他,令冯杰难忘。

    如果说,冯杰以诗歌的获奖获得了台湾诗人余光中、洛夫、痖弦等的格外注意,现在,他又开始让台湾的散文家对这位大陆的后生刮目相看了。台湾文学评论家李瑞腾告诉冯杰:“这些年台湾文坛对你做出了足够的重视,甚至超过大陆。”冯杰坦承,他说的是实情。其实,冯杰在大陆也获得了不少奖项,甚至包括河南省政府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这样的官方奖项,然而,微妙又奇怪的是,冯杰在大陆受到的关注却极为有限。

    书稿遭遇:大陆冷台湾热

    要读冯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冯杰来说,写作往往重于发表、出版。很多散文在台湾发表了,获奖了,似乎就完成了文章的使命。冯杰称,除了曾将部分获奖作品交给《晶报》在大陆发表外(如《树知道自己的一天》、《中药房》、《瓜谱及一地瓜籽般的碎语》等文),极少投给其他大陆报刊。网友在网上读到了《晶报》刊登的冯杰作品后问道:“找不到他的书呀?”

    冯杰告诉记者,他这两年来已将自己的散文作品整理成集,试着把书稿投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等两家文学书籍出版社,但都宛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至今冯杰手上还有三本散文集《小册页》、《草木帖》、《非尔雅》暂时搁浅,而另一本散文集《中原册页》虽然已列入中国作协今年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目前还在等待中。

    对于自己作品遭到的冷遇,冯杰表示:“我能理解,出版社肯定都有自己的出版标准,只是我的作品不对口味。出书有时也靠缘分吧。”

    相比之下,大陆图书出版界对台湾作者的追捧可谓不遗余力,从早期的柏杨、李敖、龙应台以及琼瑶、三毛、席慕蓉开始,就掀起了争出台港图书的热潮,随后,林清玄、张曼娟、张晓风等相继进入大陆书市,接着又有王文华、侯文咏、朱天文、朱天心等。可是,“获得台湾文学奖项最多的大陆作家”被大陆出版界遗忘了,最后还是被台湾出版社郑重推出。

    去年在台湾,冯杰见到九歌出版社掌门人蔡文甫先生,蔡先生得知冯杰散文集尚未出版,表示愿意列入“九歌文库”推出。九歌出版社选书挑剔,今年仅出版了三本大陆作家的作品,包括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毕飞宇的《青衣》,以及冯杰的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得知《丈量黑夜的方式》出版的消息,侨居加拿大的台湾诗人痖弦在给冯杰的信中写道:“蔡文甫先生是一位有理想的出版家,他们不轻易出版大陆的书的。这事值得庆贺。”

    冯杰在台湾获得了很多奖,他的“粉丝”也在台湾。张辉诚是台湾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和评论家,却谦称是冯杰的“粉丝”,冯杰不开博客,他就把冯杰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耐心推出,在自己的博客里“强力推荐”,他还把冯杰的散文集推荐给台湾印刻出版社。印刻出版社主编初安民认为,这么有特点的文章不出版,恐有漏珠之憾,目前已经决定出版,年底前推出。“冯杰现象”值得省思

    在中国的作家中,冯杰无疑是一个异数。冯杰,河南长垣人,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进入了当地农业银行工作,工作之余默默地写作,对于他这样一位生活在底层和边缘的写作者来说,获奖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口,给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也为他赢得了为数不多的关注。

    早在1994年12月,台湾《诗学季刊》就发表了大陆作者的评论文章《大陆新诗:峰回路转的一九九四》,最早提出应关注“冯杰现象”。文章把目光投向边缘位置的写作者,认为他们以宁静的写作对抗喧嚣,汲取古典文化之精华,长期磨练自己的语言和感觉,写出了一批较为成熟的作品,他们也许代表着中国新诗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冯杰现象”得到的关注始终有限。冯杰表示,“我只是一个文学的边缘人”。过去他长期在豫北平原上的长垣县城生活、写作,自然是在文学的边缘,直到三年前才终于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任专职作家。然而,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里,他又自甘停留在另一个边缘。他说:“我不会上网聊天,不会开博客,属于网盲。大陆文坛热闹,不知道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一个作家不常上网,不在网络上“营销”自己,就必然要被出版界遗忘吗?距离当初的“冯杰现象”已经15年了,冯杰及他的作品的遭遇,今天似乎构成了另一个“冯杰现象”,值得关注和省思。晶报记者 庄向阳/文【原标题:冯杰:不该遗忘的“得奖达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晶报 2010年09月0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