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木兰之乡”河南商丘的文化自信与民间释疑

2012/8/21 15:29:24 点击数: 【字体:

    本月26日,中国·商丘第五届国际木兰文化节将在虞城开幕。木兰文化节开幕之前,围绕巾帼英 雄花木兰的信息又开始充斥各种媒体,这其中,10月14日,《内蒙古晨报》以大篇幅刊发了一篇《花木兰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的报道。内蒙古鄂尔多斯竟 然也要“争夺”花木兰的故乡!
      
    2007年11月30日,在经过国内权威专家反复论证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将“中国木兰之乡”的牌匾正式授予虞城县。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赵铁信所言:花木兰的出生地只有一个,就是虞城。
      
    作为木兰家乡的虞城县政协副主席、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成树,对《内蒙古晨报》的报道不屑于反驳,“我们这儿是专家反复论证后的‘木兰之乡’,‘木兰之乡’的考证已经在史学界取得定论,无须再作辩驳。”
“木兰之乡”河南商丘的文化自信与民间释疑

      
    不值一驳,“鄂市”之论漏洞百出

      
    《内蒙古晨报》关于《花木兰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的考证,全部来源于准格尔旗史志办工作人员杨玉铭。从杨玉铭的论述看,他对花木兰故乡之争的一些事件并不了解。
      
    宋成树说,杨玉铭认为争夺花木兰故乡的地方有河北完县。其实,河北完县从来就没有争过花木兰之乡,该县只是考证花木兰曾在那儿指挥过战争,留下很多故事,河北完县打造的是“木兰文化之乡”,并非“木兰之乡”。
      
    对于杨玉铭论述《木兰诗》中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两句 含义符合“游牧民族的户兵制,而非汉族政权的府兵制”之说辞。宋成树说,隋朝前,突厥曾南犯至长江沿岸,并在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长期驻扎。在驻扎过程中, 还选用了很多当地将领,使中原腹地的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口头上称统领为“可汗”,基层政权流行游牧民族的户兵制,这都是有史可查的。游牧民族的户兵 制之说根本不能证明花木兰是突厥女子。
      
    《花木兰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一文最后说:“木兰故里最终能花落谁家,有待后来人进一步 考证。”该文作者及杨玉铭本人,可能并不知道木兰故里已经名“花”有主,“花”落虞城。2007年11月3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经将“中国木兰之 乡”的牌匾正式授予了花木兰真正的故乡——虞城县。
      
    宋成树认为,导致其他媒体及研究者继续疑问“木兰故里最终能花落谁家”的原因,与虞城县被专家正式论证为木兰故里后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将来,虞城县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木兰故里在虞城这个权威论断在中国家喻户晓。
      
    文化自信,虞城是“木兰之乡”证据确凿

      
    宋成树认为,作为“中国木兰之乡”,对一些有关木兰故里的异说没有必要再去争论,“专家已经反复充分论证,并且向虞城授予了‘中国木兰之乡’的称号。另外,虞城县有确凿的文物证据,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
      
    以前,在一些文章中,木兰故里有宋州、商丘、亳州、谯郡、黄陂、延安6处之说。除黄陂、延安 外,一些诗词及古文中记载的木兰是宋州人、商丘人、亳州人、谯郡人,其实都是指现在的虞城县营廓镇。这是地理沿革造成的,虞城县营廓镇在历史上曾经分属于 宋州、商丘、亳州和谯郡,这几个地方根本没有争论的必要,只需了解地理沿革史就行了。至于黄陂,称黄陂木兰山就是为了纪念花木兰而得名。其实,木兰山在隋 朝时还称青狮岭,后因山上盛产木兰花而得名,黄陂的《黄州志》(黄陂古称黄州)就是这样记载的,根本不是现在说的情况。而延安,曾经宣传那儿出土了一个花 木兰墓碑,此说根本就是假新闻。
      
    在虞城县营廓镇木兰祠,现存放着一块元朝建造的《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及一块清朝建造的《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两块碑的主要内容都考证了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这两块碑是木兰故里在虞城的最重要佐证。
      
    宋成树说,元朝的《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是中国目前存世最早、记述木兰事迹较为详尽的一块碑,任何地方说是“木兰之乡”都“空口无凭”,只有花木兰真正的家乡虞城县,才有这种确凿的物证。
      
    另外,花木兰是虞城营廓人,有民间不断的文化传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花木兰的生日,营廓周边数十万群众会到木兰祠敬仰“女神”花木兰,并在当地形成一个庙会,至今不衰。虞城县流传的木兰传说,已经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释疑,“木兰之乡”何以多方“争夺”
      
    既然花木兰是虞城人,代代相传,可为什么会出现湖北黄陂及陕西延安的“争夺”呢?
      
    流传在虞城县民间的关于花木兰的传说,却能较好地解释这个问题。近两年,宋成树致力于搜集、整理虞城县有关花木兰的传说,并在此基础上,著成了《木兰传》一书。《木兰传》上册已进入后期印刷,中国·商丘第五届国际木兰文化节开幕前将会与读者见面。
      
    宋成树向记者讲了木兰传说中的两个故事,能合理地解释黄陂、延安争夺“木兰之乡”的渊源。
      
    花木兰的父亲魏震山曾是隋朝开国大将贺德璋麾下的右军将军,与贺德璋麾下的左军将军朱天禄关系甚笃,并义结金兰。这个朱天禄,其家乡就在现在的黄陂木兰山下。
      
    后来,魏震山与朱天禄同时告病返乡。因朱天禄的枪伤较重,魏震山就一路相送,将朱天禄送到木兰山(当时叫青狮岭)下。魏震山返回时,朱天禄送给他一株木兰树。后来,魏震山就将这株木兰树种于院内。花木兰出生时,恰逢这株木兰树开花,因这个原因,魏震山给女儿取名木兰。
      
    木兰14岁时,随父亲魏震山去黄陂拜访朱天禄。朱天禄非常喜爱木兰,魏震山就让木兰拜朱天禄 为义父,在朱天禄家住下,跟随义父学习枪法。花木兰一住多年,称义父为父,义母为母,其生活的青狮岭周边村民也都把懂事、武艺高强的木兰当成朱天禄的亲女 儿来看待。后来,花木兰代父从军12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英雄,但由于杨广逼婚而自尽。朱天禄及村民都非常悲痛,就在村中筑庙纪念。故而,黄陂当地人称花 木兰姓朱,是他们的同乡人。
      
    至于花木兰与陕西延安的渊源,也有一段传说。木兰孩提时代,曾在普救寺跟着一个疯癫婆婆习 武。这个疯癫婆婆其实并不是真的疯癫,实有天大冤情。这个疯颠婆婆叫白雪娇,陕西延安人氏,自幼父母双亡,投奔一世外高人为师,学得一手好剑法。20岁 时,白雪娇嫁给同乡武士花明魁为妻。后来,花明魁参加朝廷比武胜出,到营廓任千总。公元585年,花明魁率部袭击陈国遗部,战败。受奸臣陷害,隋文帝杨坚 将花明魁满门抄斩。白雪娇倚仗一身好武艺,在军队围捕时逃了出去。
      
    被全国通缉的白雪娇不得不乔装打扮,装成疯癫的样子,在寺庙中偷生,并寻机复仇。白雪娇看木兰有习武天分,就秘密收她为徒。
      
    后来,魏震山获悉了白雪娇的身份,为了满足白雪娇收徒复仇的愿望,并为了白雪娇老时有人照 顾,魏震山就让木兰拜白雪娇为义母,并同时在白雪娇的丈夫——花明魁的灵牌前行了跪拜义父大礼。正因有这个义父花明魁,本姓魏的木兰才有花木兰之称(另有 一说,“花”指女子,为后人所加)。
      
    全家惨死、孤苦度日的白雪娇,本指望老时能有义女相伴,可是,花木兰代父从军一走12载,白雪娇最后凄凉病逝。
      
    花木兰从军归来后,到义母坟前大哭一场,然后把义母的遗骨取出,赶到延安,将义母与义父合葬在其延安老家。修碑落款时,花木兰落下“不孝女花木兰敬立”的字样。因这个原因,后来人才有“花木兰为陕西延安府人氏”之说。(原标题:“木兰之乡”的文化自信与民间释疑)

    来源:商丘新闻网      2009.10.26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