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夏邑供电局:输配电网强了 文化产业火了

2013/12/10 14:44:16 点击数: 【字体:

 
    “2009年建了火店变电站,我们就再没为生产用电发过愁了,我一年能挣十几万”。2012年10月28日,夏邑县火店乡村民刘红波一边照看着家中两台57头的纺织机轰鸣着将棉丝纺成线,一边兴奋地对笔者说。
 
 夏邑县常年从事宫灯、旗穗等工艺品加工的专业户有1500多户,其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并远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宫灯等手工艺品生产基地。1990年,该县生产的宫灯以其精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人文历史韵味被选中,悬挂到了北京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
 
 变电站带来变“点”
 
    “原来火店乡的电都是从孔庄变电站输送过来的,一到用电高峰期,机器就带不起来,我曾经很是苦恼”专业户陈美婷家住火店乡李店村,与宫灯打了16年交道。她先是在家里做宫灯用的花穗,然后到广东学做宫灯,之后重回村子里自己做宫灯。“现在好了,电力足了,我也就放心了”。有了足够的电力供应,陈美婷扩大生产规模,在镇上投资200多万元办起了一个宫灯厂,现在陈美婷的宫灯厂里有30多位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每天生产400多件宫灯,一年能挣三四十万元。
 
 优质服务灯花火
 
    “现在制作一个宫灯要14道工序。机械化生产确实比以前快多了,过去10个人一天只能生产几十个,现在一天能生产200多个。”王书勤从事宫灯制作十几年,建立的客户也比较多,从来不愁销路,他的产品都是订单加工,按客户需要生产。“销路不愁,就怕电动设备出问题”。
 
 夏邑供电局在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成立了义务检修服务队,每月定期为生产文化产品的加工户检修刀闸、开关、线路及电动机。“我们县有1500多户常年从事宫灯、旗穗等工艺品加工的专业户,没想到供电局能一户不落地跑遍,这可解决了我们的用电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生产了”王书勤感慨地说。
 
 电亮“店”更亮
 
 火店乡乡长刁心清说,“火店乡去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0.6亿元,其中文化产业产值达6.8亿元”。目前,该乡正在建设文化产业基地,使工艺品生产由分散生产转为集聚生产,由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以利于全乡文化产业更好发展。
 
 供电局闻讯后,召开生计、农电、营销碰头会,研究供电方案,勘察、设计、设备招标……产业发展,电力先行,文化产业基地刚刚完成征地工作,可供基建用电的10千伏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就已经巍然在立了。
 
    老专业户吴振兴说,“民间工艺在火店乡目前流传的有30多种,仅上规模的就达十多种,所有传统工艺集中在一块,建立传统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我们有信心把传统工艺做优做强。” (原标题:夏邑供电局:输配电网强了 文化产业火了)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2年10月2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