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内黄农民画的民俗美感

2013/12/7 9:14:48 点击数: 【字体:

 
   内黄农民画的民俗美感

    内黄现代民间绘画以田间劳动、丰收场景、乡村生活、四季美景、风俗民情等为题材,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像一株绚丽的山花,展现出鲜艳的光彩,散发出清新的芬芳。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内黄农民画家描绘的都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没有进过专业美术学校,但他们可以把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既夸张又恰到好处。他们只是出于一种兴趣或创作的冲动,或是为了装饰美化自己生活的空间才去作画。正是他们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才使得他们的绘画艺术透出情感、透出质朴、透出纯真、透出泥土的清香。
 
    中原的热土和古老的黄河给内黄的农民画家们得天独厚的滋养,那田园诗般的农耕生活习俗,成为他们创作的永恒主题。表现农耕生产习俗的有《金秋》(彭斌)、《豆角熟了》(申国强)、《农妇》(彭林)等,描画家庭生产习俗的作品有《经线子》(王志勇)、《染坊》(田社环)等。这些作品如实地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习俗,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内黄农民画家在对红火喜庆的节日活动,以及衣、食、住、行等各种民俗世相的描绘中,无不渗透着他们对美的创造力。画家们在不知不觉中建构农民独有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描绘出了特定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活生生的民俗风情长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民俗文化链。
 
    内黄农民画透视出民俗的美感,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积淀和当代文明交融而绽放的民间绘画艺术之花,因此,它是中原民俗美感较为集中的形象反映。中原人朴实无华的审美观念,在内黄现代农民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历史上广泛流布于民间的绘画,如陶绘、泥玩绘、壁画、箱柜画、玻璃画、年画等,都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显而易见,内黄现代民间绘画的实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随之而来的则是以独幅画形式创作的体现人们朴素审美价值的农民画作。
 
    民俗尚美,更崇尚无铅华、无粉饰的自然之美。内黄农民画就是民俗自然美的具体体现。可以看到,内黄现代民间绘画和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农民画一样,在画面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没有陈规定法,他们的想像力仿佛插上了翅膀,无拘无束,任意翱翔。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画进画里,并按照他们所认为的美的方式去构思、去表现。因而他们的创作构思和手法不受一般专业画家甚至也不受真实现象和常规常理的制约,他们作品的造型往往显得奇特甚至荒诞,作品的色彩显得单纯、鲜明、强烈,具有视觉冲击力。
 
    例如,追求圆满是中国农民千古不变的民俗情结,这种情结在社会生活的长河之中逐渐演化为民众的“圆满”审美意识。农民画是农民自己的艺术创作,这种“圆满”的审美构图意识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农民画家们在创作时尽量使画面丰满,在有限的画面内尽可能地展示出更多的内容,就像他们种庄稼一样,有效地利用土地,耕种到地边地沿。为了达到“圆满”的效果,体现出民俗的“圆满”意识,农民画家们多采用俯视构图的手法,将所画景物平面摊开,互不掩盖遮挡。
 
  “十斤狮子九斤头”是农民画的一种夸张美。这种打破物象间自然的比例关系,用心灵赋予他们应得的空间,也是民俗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方法。如袁利民画的《萝卜娃》,萝卜比娃娃还大,刘运所画的《剪羊毛》,羊比人还高,一个突出萝卜的丰收,一个表现羊毛的丰厚。不合物理,但合心理;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这是内黄农民画民俗美感的又一特点。(作者:程健君   )(原标题:内黄农民画的民俗美感)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1年5月1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