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迷狂正月迷狂城”——浚县正月古庙会系列之三 “人往一块儿扎钱往一块儿花”

2013/8/6 8:31:40 点击数: 【字体:


“迷狂正月迷狂城”——浚县正月古庙会系列之三 “人往一块儿扎钱往一块儿花”

浚县庙会上的小吃轧

    庙会是中国集市形式之一,在大都市,庙会是街市的一个有力补充。比如北宋汴京城相国寺庙会,是当时京城第一大市会。乡村居民和偏僻城镇居民,对庙会的依赖性最大,庙会上的商贸,甚至是他们唯一的商业渠道。
 
    人的需要无非是物质和精神两大项,庙会首先承担了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任务,庙会是农村第一大娱乐场所,它把人们聚在一起,游戏玩闹,交流信息,满足社交需求。美国“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在《大众传播学》中说:“(乡村城镇)如果一时没有庙市或马戏班子前来演出,人们也会想出办法,聚起来交换信息。”
 
    庙会也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酒坊饮客朝成市,佛庙村伶正作场”。吃喝玩乐无所不包的庙会上,“人往一块儿扎,钱往一块儿花”。
 
    近年来,庙会超越了“民俗文化集散地”的文化内涵,演变成“一日能销百万钱”的喜庆消费新方式。北京最负盛名的地坛庙会热门摊位拍出12.05万元的“天价”,巨大的庙会经济效益让商家趋之若鹜,让赶会者过了“吃喝玩乐”瘾。可以预见,庙会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下,必然会越发兴旺。
 
    浚县正月庙会也不例外,2008年赶会者有4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10.37万元,综合收入2亿多元”。一个庙会期,一个小吃摊挣万把块钱不算稀罕。
 
    浚县庙会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分界点,从明清直到这一时期,庙会的特点和范围,都无太大变化。当时庙会以城隍庙下石狮子十字路口为中心,向北到南城门外,向南到南关外街中间,向东到现在的黄河路,向西沿盘山路到浮丘山碧霞宫。各地商贩搭棚售货,连乞丐也成群结伙来要饭要钱。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后,浚县南门外护城河石桥头为出售玉器的场地,石桥以南到石狮子十字路口,北段西侧摆书摊、文具摊,东侧集中了炸虾、炸鱼的摊点,南段出售布匹百货。十字路口西北角是帽花、首饰摊及天主教、基督教的讲经棚。十字路口往南多是餐饮业。十字路口往东以售铁货为主,路北有皮货棚,路南卖各种玩具,再往东路南原先有座高台,是明清县令祭天之处,正月庙会期间,成了跑马上杆的演出地点,跑江湖卖艺的都集中在这儿。
 
    “上世纪80年代修建了连通两山的?浮路后,布棚、饭棚、玩具摊及各杂技团、歌舞团等主要集中在?浮路及其与黄河路相交地段两侧。”浚县文物旅游局冯宇讲。
 
    “庙”趣横生之“老少通吃”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的浚县正月庙会,商户有坐生意和响生意之分。坐生意是坐着等客,不吆喝。响生意是连吆喝带“托”,即商户边卖边唱,比如卖篦子的肖青山,拿刮头的篦子锯牛筋,边锯边唱:“肖青山的刮头篦,上边卧个小虫意(小鸟),伸着腿,张着嘴,滴滴答答喝露水。”唱着用小刀在篦子梁上刻个小鸟,用颜色一抹,一件有标志的产品就出炉了。
 
    卖针的蛾妞也是庙会常客,她左手拿一块书本大的木板,右手捏一把针摔在木板上,或竖扎,或横扎,针针不空,摔满满一木板,再把针取下来重新摔,她边摔边唱,“买的买来捎的捎,两角钱给你一大包,小小罗成逞刚强,月夜提兵杨六郎。走马征东薛仁贵,宋太祖千里送京娘”。马上招来很多人,所以她的生意最红火。
 
    不仅卖针的唱,卖袜子的也唱:“水推水,浪打浪,我的袜子宽又长。宽能比过上海滩,长能长到太平洋。”
 
    庙会上的生意人不仅靠响生意挣钱,也有靠“托”骗人的。
 
    改革开放后,浚县地方政府利用庙会资源,先后举办数次“民间文化艺术节及经济交流会”,开发旅游产品,建起“旅游文化产品一条街”,规范了庙会经贸市场。
 
    逛庙会,人们第一满足的就是吃。浚县庙会上有炸虾、炸鱼、铺牛肉、卤煮兔肉、烧鸡、火烧、黏窝窝、黏米粽、馅饼、锅盔、包子、丸子汤、胡辣汤、酸浆饭、煎炒凉粉、子馍等,男女老少,吃得不亦乐乎。单是子馍棚,就有30多座,天天爆满。
 
    子馍制作,是在铁鏊底铺上一层小石子,先用白面做成烧饼形,在小石子上刷上油,将肉馅拌葱花、盐填入饼腹内,倒入鸡蛋液,再放鏊内石子上烙烤,食用时用刀一切四棱,外焦里嫩,肉香和着蛋香扑鼻而来。
 
    铺牛肉历史上以王庄乡王庄村为佳,将生牛肉块放在铁锅中,下足作料,大火煮几个小时,再文火焖煮几个小时,肉烂味透,捞出来在面板上铺成肉垛,垛一层肉将锅中肉末油汁浇一层,再铺一层肉,然后用重物压紧,凉凉后成一架肉垛。吃时用刀往下片,肉、筋和汁冻互相黏结。
 
    吴庄 是浚县正月庙会上香客必尝的食品,它是用榆树的内皮,晒干碾成面,加白面、小米面和成面团,然后放入架在大铁锅上的 床轧面洞内,用轧杆向下用力按压,又圆又筋的面条直接落在沸水中,捞出过水,或凉拌或热食,口感既有小米面的脆感,又有榆皮的黏劲。亲朋好友庙会上相聚,摆几瓶啤酒,佐以铺牛肉、油炸虾、花生米,酒喝差不多了再来碗豆腐脑或挂面汤,就更滋润了。
 
    另外,古庙会上还有传统的梨膏糖,用白糖现场熬制,加入姜末、川贝,熬成糊后倒出凉透,搓成条再切成三角形,有清肺止咳的功能。大?山禹王庙前还有“天糖”,即“大禹赐的糖”,当地人传说,“吃了天糖,活得寿仙长”。说是能治病消灾,“药价”一般由人随意开,不还价。
 
    近几年,许多南北小吃纷纷涌入庙会,一个庙会会场,看上去很像露天的小吃大会。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09-02-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