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平乐农民画牡丹:农民变身艺术家 绘出文化大产业

2013/8/12 11:40:20 点击数: 【字体:

    农民和绘画,在很多人眼里,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词汇。

  而在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农忙了干农业、农闲了画牡丹却是400多名农民真实的生活写照。

  农闲的日子里,平乐村的活动室里,村民们用一双双粗糙的手拿起画笔,绘出一幅幅国色天香的牡丹,那专注的神情和画纸上一朵朵惟妙惟肖的牡丹,让无数观者惊叹不已;那神情自若的悠闲之态更令许多城市人心生羡慕。

  一双双曾经拿着锄头干农活的手,如今每年竟能创作出10万多幅精品牡丹画,远销省内外,甚至漂洋过海,创出年销售近千万元收入的大效益。

  真可谓:农民变身艺术家,绘出出一个文化大产业。

  平乐镇平乐村,地处汉魏故称遗址,因公园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20年前,平乐村曾以“平乐正骨”闻名国内外,而如今,“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的美名早已传遍华夏大地,一些知名农民的牡丹画在世面上也售出不菲的价格。

  农民画在诞生之初,曾被誉为中国农民特有的艺术语言。农民画的画作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民的艺术情趣,也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凝聚力量。

  细看平乐农民牡丹画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农民画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和中国多数依靠农民画闻名的村镇一样,平乐牡丹画是在一个人、几个人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的。

  平乐牡丹画第一人名叫郭泰安,正是这个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将这个以“平乐正骨”闻名的村庄,带上了一条牡丹画创作、生产、销售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郭泰安最早是在牡丹花会上开始画牡丹画的。自幼喜爱书画的他原是村里小学的美术教师。1983年,洛阳举办第一届牡丹花会,看到雍容华贵的牡丹开得好看,他随手就画了一幅,没想到竟然有人过来问卖多少钱。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郭泰安发现了商机。之后,他索性在王城公园附近摆起了画摊,通过卖牡丹画挣钱。

  看着每年牡丹花会郭泰安都去洛阳王城公园卖牡丹画,一些村民开始向他求教。有一次,有同村人在西安某画廊看到一幅署名为郭泰安、标价为4000多元的“天价”牡丹画,回村后到处宣传,众人不禁惊叹画笔下蕴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多有点绘画基础的平乐村村民开始学习绘制牡丹画。

  于是,一个农民画家带出了一群农民画家,一枝画笔绘出了一份文化大产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乐农民牡丹画已初步具备了农民画的基本特点,以其“造型逼真、构图巧妙、色彩激越、花朵艳丽、枝叶洒脱“的风格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初步打造成集牡丹画院、牡丹画创作室、牡丹画代销点、销售作画材料专业门店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一条街,形成了农民牡丹画创作、装裱、销售等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该村也先后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沿着农民画发展的必走之路,平乐农民牡丹画也逐渐突破了作坊式的生产趋势,开始朝产业化发展。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洛阳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平乐牡丹画”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2008年牡丹花会前夕,100多名农民画家参加了洛阳市千人画牡丹活动,更是让全市上下为之振奋。

  2009年4月,省委书记徐光春对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大力发展牡丹画产业做出重要批示:要落实、扶持、推动平乐镇农民牡丹画产业的发展,采取措施,将其打造成“中国牡丹画第一村”。8月,徐光春书记又做出批示:要加强培训、加强推介、加强营销,加强指导,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日前,由洛阳市和孟津县共同实施和投资的“平乐农民牡丹画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奠基,到2010年5月份,在平乐镇,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和产品交易等为一体的农民牡丹画产业基地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平乐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如果设想能够成真,3年后,平乐农民牡丹画家队伍将由现在的400余人增加到100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由现在的9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以上,全村靠牡丹画年增加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从业人员超过2000名……

  美好的蓝图令人激动不已,也令我们不由想到洛阳其他一些依靠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的村镇。

  新安县石寺镇下孤邓村,是闻名遐迩的“奇石山庄”。凭借临近黄河的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村里便有人收藏黄河奇石。经过数年的发展,村民们出外拣石,在家玩石,择优藏石,邀友评石,以石会友蔚然成风。如今,全村参与玩奇石的就达800多人,藏石10万余方,参加国际、国家石展百次,获奖上千件。仅奇石一项,全村年收入可达300万元以上。

  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是一个因制陶工艺和仿制文物而闻名的“唐三彩村”。1920年前后,南石山村陶塑艺人高良田仿制唐三彩制品成功。其后,该村煅烧唐三彩技术不断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多。截至目前,该村唐三彩生产企业已达72家,带动从业人员2000余名。2008年,全村唐三彩生产企业年产值达7500余万元,实现利税800多万元。

  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是我省特色文化产业村,这个村依托当地竹子种植优势,把民间竹编手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发展竹子深加工,全村60%以上群众从事竹编加工,年收入200万元以上,全村年产值在330万元左右。

  …………

  河洛大地,自古便有厚重的文化根基。在金色的田野上,曾经拿着锄头的手,如今却叩响了艺术的大门,画画、玩石、仿制文物、做竹编……我们仿佛听到,洛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那越来越铿锵有力的脚步。

  日前,到河南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闻着墨香来到平乐。看着男女老少共同挥笔的场景,李长春也不由地感慨:小画笔不仅画出了大产业,也愉悦了农民的身心,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他希望平乐这个千年古镇积极发展牡丹画文化产业,真正成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老书记的声声期盼,让平乐人信心倍增,也仿佛为河洛大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擂响了前进的鼓点。张培君【原标题:平乐农民画牡丹:农民变身艺术家 绘出文化大产业】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 2009年11月2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