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孙伟宸:将面塑卖到西欧

2013/7/29 8:40:01 点击数: 【字体:

孙伟宸:将面塑卖到西欧

    面塑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民俗艺术之一,由于面塑内容多为传统民间故事,人物造型占的比例较大,因而又俗称为“面人”。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面塑的品种也各有千秋,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面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艺术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正月初六,记者在郑州城隍庙采访时,想不到来自郑州的面塑师傅孙伟宸说,他现在所接的面塑订单主要来自西欧。

    记者在现场看到,孙伟宸的面塑主要是仕女系列和田园系列,他所塑的仕女衣饰简练、飘逸,神韵生动、传神,田园系列作品则精巧别致、灵动自然,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自己的独特风格。将面塑生意做到国外,这不单单赚取了外汇,还大大推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看着年纪轻轻的孙伟宸,记者猜想他是继承家学,没想到他坦言从来没有拜过老师,靠的就是“自学”。

    孙伟宸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于老子故里鹿邑农村,自幼喜欢绘画,尤擅草虫,后来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初中毕业后,15岁的他去大西北打工,工作是在深山沟里挖坑、架线。在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下,他也不忘抽时间拿笔对着山山水水勾勒几下。后来他进饭店当服务员,再后来又学习厨艺。在菜做好后,他巧妙地放上一个刻好的花鸟虫鱼,结果大受客人和老板称赞,尤其是学习食品雕刻后,他进入高档饭店工作,也更有条件研究他的面塑艺术了。

    在此期间,孙伟宸不断潜心研究,解决了一系列传统面塑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了面塑作品的不裂、不变,色彩丰富且栩栩如生。由于对昆虫、庄稼、蔬菜等有着特别的感情,孙伟宸的作品也大都是些蝈蝈、螳螂、蟋蟀和红的辣椒、紫的茄子、黄的玉米等,而且大多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和生活气息。有一次在展览时,有人看见了孙伟宸的面塑作品惊呼道:“我见过的面塑多了,但像你这么精致的面塑作品我还从来没见过。”

    如今已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孙伟宸,专事面塑。他边做活边向记者介绍,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在民间也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比如春节的时候,就做成“莲花”和“鱼形”的面塑,表示“连年有余”;婚礼上送龙凤、鸳鸯、石榴形状的“喜饽饽”,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

    孙伟宸对面塑艺术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的古朴、豪放、深厚,长江流域的却细腻、灵动、精巧。但面塑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旨趣和技艺特色,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篆刻、装饰等诸多因素。因此,面塑既是雕塑却又超越了一般雕塑的意义。(文/图 本报记者宋亮)【原标题:孙伟宸:将面塑卖到西欧】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2009-2-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