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走进商丘 >> 印象商丘 >> 浏览商丘

商丘文化的灵魂——诚信

2013/10/25 15:05:31 点击数: 【字体:

商丘文化的灵魂——诚信

 如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魂”,一种文化也有一种文化的“魂”。

  一个人的“魂”是这一个人的灵魂,是精神,是精气神。一种文化的“魂”同样是这一种文化的灵魂,是精神,是精气神。

  当下的北京正在做“文化之都”这一品牌,文化大家们坐在一块,最终达成的共识,就是一定要做出“文化之都”的精神,他们称之为“北京精神”。

  商丘文化盛大恢弘,底蕴深厚,多数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国家唯一性,更鲜明地折射出民族意志和时代精神。“文化之都”不是“都”的概念,而是个文化概念,优秀的民族文化远远胜过“都”所能体现的内涵。目前成都也在打造成都人的“文化之都”。商丘比北京、成都更古老,古老的历史除了彰显历程,还积淀文化。历史地看,商丘做“文化之都”同样有资本、有资历。

  商丘作为一座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那种凌驾于所有文化之上的“魂”是什么?如果也称之为“商丘精神”,那么这种城市精神,或者说文化精神又是什么?

  近来读仓央嘉措的作品,喜欢上他的一首小诗:“盖上的黑色小印,它不会倾吐衷肠。请把知耻守信的印章,盖在你我的心坎上。”当时被瞬间触动视听的一个词,是“守信”。诚实守信,这不正是我们的“商丘精神”?当时就想,当有一天,我们“诚信”的印章不仅盖在了商丘每个人的心上,也盖在了每个国人、世人的心上时,“商丘精神”必将以一种标志性行为,代表商丘,昂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可侵犯,无可替代。

  历史上的商丘,多的是“信义”典故,“诚信”佳话。火神阏伯就是一个生动的传说。人类童年时代的商丘,人们因没有火而吃生食,茹毛饮血让他们身体虚弱,带有病态。于是帝喾派他的儿子阏伯引来火种,好好管理,不让它熄灭。阏伯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堆成一个土丘,置于丘上,上面搭建一个遮雨的篷子。后来洪水泛滥,他坚守不去。等洪水退去,归来的人们发现他已饿死,而火种还在。

  此后的商部落迅速崛起壮大。《管子轻重戊》记载“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就是说相土作乘马,驯养马作运载工具,王亥发明牛车,驯养牛群,他们把物物交换的商业活动传授四方,一同播撒天下的,还有商业文明和商业精神。这就是现在的华商精神,内核便是“诚信”。而今,“诚信为本”已成为天下华商的传统美德。心正则诚,唯有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在商丘的历史上,商汤的仁义光芒不可磨灭。商汤又称成汤,11次出征,伐桀灭夏,于亳(今商丘)建立商朝。商汤任伊尹为相,对人民广施仁政。至今商汤祷雨的佳话还在商都大地广泛流传,夏邑县桑堌镇桑林堌村旁还有一处高台,被称作“商汤祷雨台”。《吕氏春秋》记载,商汤在祷雨时发誓说:是我一个人有罪,不能连累我的国家和万夫之民。他们有罪也在于我一个人,不能因为我一人的罪过,使天下的鬼神伤害了万民的生命。“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出自商汤伐夏故事的箴言,恰恰是商汤信义立于天下的生动写照。

  商丘古称宋国,宋微子为封国之君,其“仁爱万民、义薄云天”的信义让天下动容。后到宋襄公,淝水之战中,他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决斗式战法,不肯乘敌“半渡”“未阵”而击之,结果兵败身死,为天下耻笑。就连毛主席也评之为“蠢猪式的仁义”。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反思,这种对仁义的坚守有错吗?打造一支仁义之师有错吗?为什么希腊神话中,交战双方为掩埋阵亡者谈妥休战的序写怎么那么令人动容呢?仁义没错,错在践踏仁义者。

  时至今日,两通巨型商德碑——诚信碑和仁义碑,在商丘商文化景区内庄严屹立,这正是“诚信之城”商丘给予天下的昭告和宣言:“亥王经商,以德为纲;倡导诚信,惠及八方。”就在今天,这两通巨型商德碑,擦亮的何止一个寓意深远的“商”字?它们擦亮的是天下华商的精神丰碑,是商丘文化的精神丰碑。

  商丘历史上一直为“四省通衢”、商贸重镇,在商业经济活动中起着承南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今天,新时代的新商丘提出打造六大工业标志,在新时期的商业经济活动中,又一次搭建起承南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市场和高效平台。一些企业虽然落户商丘时间不长,却能切切实实感觉到这一点,切切实实感觉到落户商丘选对了地方。

  这秉承的正是这块厚土上生生不息的“诚信”传统,折射的正是这座城市薪火相传的“诚信”魅力。“诚信”已成为商丘的一种优良传统,一种商业文明,一种立市根本,一种文化灵魂。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京九晚报(2012-03-0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饮食文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