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三门峡

明代理学家曹端

2015/1/7 9:52:14 点击数: 【字体:

    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一位被史学家称为“明初理学之冠”的大学者,他叫曹端,是渑池县人。曹端,号月川,于公元1376年生,他“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由此受到后人的称赞。

    《三门峡市志》介绍说,曹端5岁时见《河图》、《洛书》,便在地上摹画后向父亲讨教。少年时代,他专心攻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由专心致志,致使座下脚踏的两块砖都被踩透了。他读书知礼,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他曾著《夜行烛》一书赠予父亲。他对父亲说:“佛教以空为性,并不是天命之性;而老子以虚为道,也并非率性之道。”以此劝说父亲尊奉儒道,父亲听后欣然答应。后来,曹端父母亡故,他不但“五味不入口”,而且安葬父母后,在父母的坟前结庐守墓6年。

    曹端18岁那年已经博通五经,并考中了秀才。20岁的时候,他初读谢应芳的《辨惑论》,深感此说道理深刻,并努力实践。他不但对乡邻们讲解,让大家不要相信鬼神邪说,特别对那些民间普遍存在的巫术、阴阳风水和人们红白喜事中择用吉凶日的现象皆弃之不用,而且上书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成。遇到荒年,他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

    公元1408年,曹端被任命为霍州(今陕西省霍县)学正。他利用讲学之余,潜心研究整理儒学,然后给学生和老乡们讲解儒学知识。据说,学生们听了曹端的讲学后,都遵循他的教诲,连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知府郭晟请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说:“也许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小吏就不敢欺瞒了。”郭晟拜谢欣然接受。从此,“公廉”二字,竟成为明清两代的官箴和。后来,曹端回家奔丧守墓,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便到他守墓的地方听从教诲。服丧期满,他改任蒲州学正,这时候,霍州和蒲州两地都上奏章争着要曹端。结果,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他便继续留在霍州任教。

    在治学上,他推崇“太极”,认为这是事物的本源,是“理”是“道”。他说:“学欲至乎圣人之道,须从太极图上立脚跟。”又说:“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通行而言则曰道,以不杂而言则曰一,夫岂有二焉。”这种世界一元论观点是唯物的,而他的哲学思想是发展的。由此,他反对朱熹的太极“不自会动静”一说,认为太极会自动静,认识到了太极对事物的能动作用。由朱熹上推至二程之师周敦颐,重新为周的《太极图说》作了注解。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代的人,也在霍州讲学,他见过曹端后回来对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知识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们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

    曹端先后在霍州讲学16年,他所讲的道理深刻,并且实用,深得当地人称服。在讲学中,除了当地的学生外,还有一些好学的成年人,以及周边外境的好学之士都来听课,有时候课堂上居然有数百人之多。当时的朝廷重臣、郡府的长官都十分敬重他。明宣德九年,曹端辞世于任上,时年59岁。曹端辞世后,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了哭声。曹端一生清贫,身后没有一点儿积蓄,使他不能回故乡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公元1447年,翰林学士黄谏捐资,才将曹端迁回渑池曹滹沱村安葬。

    曹端一生做了三件事:一是研修学术,二是讲学育人,三是著书立说。他留给后人的著作十分丰富,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四书详说》、《性理文集》、《夜行烛》、《拙巢集》、《存疑录》、《〈孝经〉述解》、《训蒙要纂》、《家规辑略》、《儒学宗统谱》、《月川图诗》、《月川诗文集》等。《明史·曹端列传》称他为“明初理学之冠”。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2012-10-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