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三门峡工艺 >> 工艺人物专栏 >> 浏览三门峡
精彩推荐
  • 工艺人物专栏-廉正义

    廉正义

    廉正义,1951年生,河南卢氏人,民间剪纸艺人,曾任《中国..[详细]
  • 工艺人物专栏-刘玉娥

    刘玉娥

    刘玉娥,女,生于1933年2月,汉族,陕县大营镇大营村农民,..[详细]
  • 工艺人物专栏-任孟仓

    任孟仓

    任孟仓,男,生于1938年7月,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详细]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热点排行

杨仰溪

2017/1/13 14:59:18 点击数: 【字体:


    杨仰溪,男,1934年生,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沟东村人。杨氏彩扎第四代传人。
 
    明初,杨姓先祖以耕读入仕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沟东村高屋深宅,雕梁画栋,异常气派,时人有“杨家沟东小北京”之说。常言道“家富不过五代”。杨家也不例外,到了清末渐渐开始衰落。杨氏的先祖似乎有先见之明,曾为后辈立下家训:“传一技之长,富不压其身,贫赖以生计,做个有用之人。”并以中医、绘画为家传技艺。杨仰溪的曾祖父杨秉森擅画壁画,家境败落后,便开始靠几亩薄田,绘制壁画兼做彩扎维持一家生计。杨秉森明白,要想在这个行业中站稳脚跟,若没有一些绝活是不行的。他看到传统的工艺较粗放,以扎糊、绘画为主,结构相对简单,便凭着擅绘画的特长,以本家族的建筑为蓝本,认真加以研究,对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做彩扎时尽量如实体现出来。古建筑中的隔扇、屏风是最能体现工艺水平的地方,每扇窗上图案都不尽相同,他把各种图案依样认真描绘下来,还吸收了民间剪纸的手法,用剪纸替代手绘,同时改剪铰为刀刻,使工艺更加精细。后经祖父杨生秀、父亲杨向荣的进一步改进,杨家的彩扎更加华丽精美、丰富多样,形成自家风格,在方圆数县独树一帜。当年为一些有钱的大户做过“三年”用的彩扎,十几个匠人需用整整一年时间才能完工,什么连二四合院,牌楼、碑楼、凉亭、花园、车马、人物走兽、各种幡帐、一应家什等等,应有尽有,可见规模之大、工艺之精。
 
    他还创作了许多古典传说,戏剧人物,使纸扎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刻画好一个人物形象,他跟着剧团几十里地跟场看戏,琢磨剧中人物的面谱、服饰、道具及动作,进行创作。后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对高档纸扎的需求越来越少,他便把精力转到刻纸创作中。六七十年代,他创作了许多紧随时代的刻纸窗花,进入市场。在那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由于他的刻纸内容大都是宣传革命和时代精神,才被网开一面,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他的窗花工艺精细,成本低廉,在市场上极受欢迎,每年腊月,短短几天,他就能把整年制做的数千幅作品销售一空。几百元的收入,在当时足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销。这使他尝到甜头,从而更加痴迷于刻纸的探索与创作。在多年的从艺过程中,他还注意收集当地的民间传统窗花纹样。如今家传和经他搜集的传统剪纸纹样达数百种,而且依旧保留着剪样、薰样、刻制的传统工艺制作方法。他是豫西地区有着严格师承关系和家庭作坊式生产的民间纸扎、刻纸艺术家。
 
    传承谱系:第一代杨秉森(1885—1930);第二代杨生秀(1901—1964);第三代杨向荣(1932—1988);第四代杨仰溪(1934—2007);第五代杨恩平(1978—  )。
 
    2007年8月,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陈凤英上一条:樊亚民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