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三门峡

晋献公伐骊戎得美人 听信谗言害死太子

2014/3/21 15:27:09 点击数: 【字体:

晋献公伐骊戎得美人 听信谗言害死太子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阴谋陷害太子申生,以达到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的目的。

  古人尝试过各种王位继承方式 商末周初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确定王位继承人是历代君主必须作出的重大决定。古人曾尝试过“禅让”制,也尝试过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在商末周初,最终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即君王的正妻、元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在实行一夫多妻的古代社会,嫡长子继承制不仅是一种继承原则,也是维系封建秩序的核心制度之一。

  历史事实表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继承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它比其他继承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对维持政权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试图废嫡立庶的君主往往遭到大臣的强烈反对,如果他们一意孤行,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春秋时的晋献公和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就是两个很典型的例子。

  君王如何选择继承人

  尧舜禹时期王位“禅让”

  夏朝开始变成“家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王位继承权的法律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上古时期的帝王基本上都是黄帝的子孙,据《史记》记载,黄帝的正妃是西陵之女螺祖,螺祖生二子,一个叫玄嚣,另一个叫昌意。黄帝死后,由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这就是帝颛顼。颛顼死后,由他的堂侄高辛继位,这就是帝喾。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是玄嚣的孙子。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了放勋,娶■訾氏女生了挚。帝喾死后,挚继位,帝挚死后,其弟放勋继位,这就是帝尧。

  从帝尧开始,帝位继承实行“禅让”制,帝尧认为自己的嗣子丹朱凶顽,不传位给他,而把帝位“禅让”给舜,舜又把帝位“禅让”给禹。但“禅让”制到了禹之后就结束了。

  帝禹即位后十年,到东部地区巡行视察,到达会稽时却去世了。临终前把天下传授给益。但益辅佐禹的时间很短,其威望还没树立起来,禹的儿子启很贤良,天下人都希望他当天子。益也知道自己的威望不及启,在三年的丧礼结束后,就把王位让给启。就这样,启继承了其父禹的帝位,建立起父子相传的“家天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

  到了商朝,王位继承制度比较混乱,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死子继,但总体上仍倾向于父死子继,因为父死子继对政权的稳定更有利,而兄终弟及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据《史记》记载,自中丁以后,不立长子而改由诸弟继位,造成了侄子与叔叔相互争夺的纠纷,一连九代不得安宁,以至于诸侯们都不来朝贡了。

  到商朝末年,嫡长子继承制已基本确立,商纣王就是依此规定当上国君的。《史记》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西周建立后,周公制礼作乐,正式开始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礼规定:统治阶层内部划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级,财产和地位世代相传,实行世袭制,在各个等级中,职位和财产的继承人必须是嫡妻(元配、正妻)所生的长子,如果嫡妻无子,则立地位最尊的妾氏之子。这就是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被分封到全国各地,庶子在自己的封地内,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
 

 晋献公伐骊戎得美人 听信谗言害死太子

周公

 

  晋献公伐骊戎得两美人

  听信谗言害死太子申生

  春秋时期,晋献公废嫡立庶导致晋国大乱。

  晋献公是晋武公之子。因晋武公当了三十九年的国君,所以晋献公继位时年龄已不小。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公子夷吾(后为晋惠公)都有贤能德行。

  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出兵征伐骊戎,得到骊姬和她的妹妹,晋献公对她们姐妹宠爱有加。几年后,骊姬生下一个儿子,叫奚齐。自骊姬生子后,晋献公就疏远了太子申生和重耳、夷吾,并产生了废掉太子的想法。他说:“曲沃是我的祖先宗庙所在之地,蒲邑邻近秦国,屈邑邻近翟地,不派有能力的儿子镇守这些地方,我有点担心。”于是派太子申生居住曲沃,派公子重耳居住蒲邑,派公子夷吾居住屈邑。而把骊姬和奚齐母子留在自己身边。他的刻意安排使晋国人都知道太子将被废掉。

  晋献公私下对骊姬说:“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假惺惺地哭着说:“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她表面上夸奖太子,暗地里则指使人说太子的坏话,恨不得早日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奚齐。

  当申生来到都城,骊姬对申生说:“君王昨晚梦见你的母亲齐姜,你赶快到曲沃去祭奠她,回来后将祭肉献给君王。”太子于是马上到曲沃祭祀他的母亲齐姜,回来后将祭肉送给献公。当时献公出外打猎未回,申生遂把祭肉留在宫中。骊姬就派人在祭肉里下了毒药。两天后,献公打猎回来,厨师拿出祭肉,献公刚要吃,骊姬在一旁阻拦说:“祭肉是远方送来的,应进行检测。”于是把肉汤泼在地上,地面立即鼓了起来;再拿肉给狗吃,狗一吃就死了;又拿肉给太监吃,太监也死了。于是骊姬哭着说:“太子怎么忍心这样做呢!对于生身父亲都想谋杀取而代之,更何况他人?再说国君已经老了,已是有早晨没晚上的人了,居然就不能等一等,而非要下此毒手!”献公信以为真,勃然大怒,立刻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

  太子听说此事,只身逃往新城。当时重耳和夷吾也在都城里,骊姬对献公说他们也知道太子的阴谋,他们听说后马上逃回自己的封地,据城自守。有人对太子说:“这分明是骊姬下的药,您为什么不到国君面前说清楚呢?”太子说:“父亲已经老了,没有骊姬就寝食不安,如果我说出真相,事情会闹得更大。”有人劝太子逃奔他国,太子说:“我背着这样的恶名逃亡,有哪个国家会收留我呢?我只有自杀一条路了。”12月21日,申生自杀于新城。

  随后晋献公派兵讨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先后逃到别的诸侯国。于是献公立奚齐为太子,临终前托孤于荀息。献公死后,大夫里克随即发难,杀死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迎接夷吾回国,立为晋君。

  《史记》记载,当初晋献公即将讨伐骊戎时,曾卜了一卦,卦辞说:“祸害源自小人的谗言。”等到攻破骊戎,得到骊姬,献公宠爱她,竟然因此扰乱了晋国。
 

晋献公伐骊戎得美人 听信谗言害死太子

晋献公
 

  废掉太子赵章却又后悔

  赵武灵王想搞一国两王

  战国时期,因倡导“胡服骑射”而使赵国国力大增的赵武灵王可以说是英明的君主,但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因宠爱吴娃母子,废掉了太子赵章,最终导致沙丘之乱,落得饿死沙丘宫的下场。

  赵武灵王是赵肃侯之子,他即位时年仅12岁,5年后,他娶韩宣王的女儿为夫人,即赵惠后,生子赵章,立为太子。

  赵武灵王废掉太子源于一个奇特的梦。有一天,他梦见一个美女边弹琴边唱道:“美丽的女子光彩照人,宛若盛开的紫云英,这真是命中注定啊,什么花也比不上我娃嬴!”这个梦中女子使他日思夜想,不能忘怀。在与大臣们饮酒时多次说到梦中的情景,很想见到和梦中人一样的女子。赵人吴广有一个女儿叫娃嬴,长得很美,他听说此事后便通过赵武灵王的夫人将娃嬴送进宫里,赵武灵王见到娃嬴果然和梦中人一模一样,喜从天降,对娃嬴十分宠爱。不久,娃嬴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赵何,赵武灵王爱屋及乌,立娃嬴为后,废掉太子赵章,立赵何为太子。

  不仅如此,赵武灵王还在东宫举行盛大的朝会,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赵何。赵武灵王让大臣肥义出任相国,让他辅导和扶助新王,新王就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居二线,自称“主父”。

  赵章被废后,主父封他为安阳君,驻守代地,命大臣田不礼辅佐赵章治代。赵章向来骄奢傲慢,对其弟赵何为王深感不服。大臣李兑对相国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而不见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传政于公子成?毋为怨府,毋为祸梯。”肥义说自己受君王重托,既已承诺辅佐新王,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李兑见肥义不肯辞职,便去见公子成,提醒他要提防田不礼作乱。

  赵惠文王即位后四年,召群臣入朝,安阳君赵章也来了。主父让赵王在殿上听政,自己在旁暗中观察群臣和王室子弟对赵王行礼的样子。他看见长子赵章身材高大,反而北向叩拜称臣,屈居于弟弟之下,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但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随后,主父和赵惠文王到沙丘游玩,各住一所宫殿。赵章立即率领他的党徒和田不礼一起策划叛乱。他假传主父有令,召赵惠文王到主父住的宫殿去。肥义担心有诈,自己先去,结果被杀。赵王命令警卫部队与叛乱者开战,李兑和公子成闻讯后也率兵从国都赶来护驾。赵章等人战败,逃进主父所住的宫中。

  公子成和李兑立即包围了主父的宫殿,并将赵章等杀掉。但公子成和李兑在赵章死后并未撤围,他们担心主父出来后将他们满门抄斩,当然,这两人不愿背上诛君的恶名,便以围困的方法把主父逼死。“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最后历经3个月,主父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司马迁说:“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驰,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晋献公伐骊戎得美人 听信谗言害死太子

赵武灵王倡导“胡服骑射”。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0
著名人物 晋献公

晋献公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