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走进南阳 >> 印象南阳 >> 浏览南阳

南阳:在东汉的光明和阴霾中(3)

2013/5/2 9:49:19 点击数: 【字体:

南阳:在东汉的光明和阴霾中

    浪漫的神话世界

    在南阳的汉画像石上,还能看到许多想象丰富的神话祥瑞题材,比如导民升仙的西王母和东王公,比如天降地生的祥禽瑞兽,比如牛郎织女的星辰天象……汉代人相信在现实之外,有一个浪漫的神话世界。

    一个没有想象力,只有理性精神的人走进南阳的汉画馆,他的感觉一定是奇怪的。因为他看到人在天上,而天上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动物:像双头凤、三足的鸟,有翅膀的龙,还有写着“白雉”的尾巴很长的鸟。这是只有碰到德行非常崇高的人,才会出现的珍异的鸟。还有背着日月的鸟,据说太阳和月亮是由某种这样的神鸟在天上运行的。

    在汉代,有一些士人认为长寿是人人想要且值得追求的,但他们否认人体通过修炼可以成仙,认为这是人力无法达到的。例如西汉的扬雄,他认为不存在神仙,以及死亡不可避免。而同时代的思想家桓谭也不相信能成仙的所谓空话。而到了东汉的张衡那里,更是专门用《论衡》的一篇来逐条反驳成仙的可能性。

    但尽管这样,但形体不朽的观念依然在汉代人心头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汉代这种观念表现尤为突出。西汉晚期,谶纬迷信开始流行,东汉时期更加盛行。

南阳:在东汉的光明和阴霾中

    据《后汉书》记载,河南一个名叫上成公的外出很久后回家,告诉家人说他已成仙并与他们告别。故事说当时两位著名的士人陈寔、韩韶同见此事。这个故事说的有模有样,可见成仙之说当为汉代许多世人所秉持。这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到了魏晋有那么多人服药以求长生。

    许地山在他的《道教史》一书中说,“神仙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地仙说和天仙说两种,而地仙说又可分为山岳说和海岛说。”战国秦汉以前,人们认为,神仙是住在山上的。后来,到了齐威、宣以后才有海上神山的说法。为此,秦始皇和汉武帝才会不辞劳苦,一而再、再而三地巡行东方,企图碰到神仙,讨些许灵丹妙药,可惜屡屡碰壁。“海上神山不得求得,乃渐次发展为住天上的说法,可以说自汉代以后才有升仙的故事,”许地山说。

    原因也好解释,因为地理大发现刺激了汉朝人的想象力。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随着张骞通西域,西方开始日益受到皇帝和神仙道士的重视。这种重视影响深远,乃至到了明朝,吴承恩在《西游记》里还是坚持认为,西方有一片极乐净土。

    在汉代,最早登场亮相的神仙是西王母。虽然她很早时作为半人半兽的怪异之神在《山海经》里出现过,但这次已是类似人的模样。《汉书》里还说,汉武帝想见西王母一面。

    南阳的汉画像石上,有很多张西王母的肖像。有时候,她好像住在山上,那山应该是她的老家——世界西方尽头的高山即昆仑山;有时候,她感觉就在屋顶上,围绕在她周围的,除了许多神怪,还有在空中飞行的仙人们,他们有的是乘坐有翅膀的龙,也有是乘坐可以在天上飞翔的天马。

    这也许是一种寄托,就好像逝者的某种期待。在《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可见汉代人认为,西王母掌有不死之药,所以嫦娥去找她讨药。而也许向西王母讨药的人有很多。

    还有很多的仙人,他们在天上手足伸展,羽翼顺着身体向后飘拂,让人想起敦煌的飞天来,不过这些仙人更神奇。张衡的《论衡》有记载仙人的形象:“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此虚图也。”对照着去看汉画像石,此言不虚。

    在出土的汉代的铜镜上也有许多类似铭文,比如“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徘徊神山采芝草”。这就是说到那些长生不老,永葆青春,遨游世界的仙人。这境界无疑是当时人们憧憬不已的。

    汉代人抬头看着天上,而他们的目光也看着前方。面对未知的一切,勇敢地冲过去,或者融化在那里,他们觉得这是幸福和美好的。

    有关汉画像石的浪漫,南阳汉画馆的副馆长王清建这么解释,“南阳曾是周王朝与楚国的边界,春秋战国时长期属于楚国。这里是浪漫的楚文化和理性的中原文化长期相遇、融合的所在。楚文化“信巫鬼,重淫祀”,狂放而热烈,充满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作为楚国旧地,南阳汉画中明显地活跃着楚文化的遗传因子。”

    而李泽厚在《美学三书》里也说到,“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不了解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

    在汉画前,我也有话想说。但我不知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这些石头的图案会如一根拐棍一样,支撑起我缺钙的身体和精神,在未来软弱和脆弱的时刻,帮我度过难关吗?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优品》杂志(2011-11-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