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留住本土文化的根 杭州评话新年开讲

2013/3/5 17:59:46 点击数: 【字体:


留住本土文化的根 杭州评话新年开讲

艺人王宝善讲杭州评话。魏志阳摄

    “你知道他是哪个?他就是当今皇上!”杭州评话艺人王宝善在台上暴喊一声,震动全场。这出《乾隆下江南》之折子书《乾隆遇鞋匠》还未过半,台下听书人已经喜上眉梢。在今天(3月1日)由杭州市文广新局、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筹)、杭州滑稽剧院、杭州老开心茶馆联合主办的“杭州评话2013新春书会”上,周志华、李自新、王超堂、朱剑萍等杭州评话艺人联袂献演,为广大听书人奉献了一道文化大餐。
  
    成立于2011年年底的老开心茶馆坐落于拱墅区吉祥寺弄桥西直街,里三进外三进,空间很是宽敞,但由于活动是免费开放,许多热心听书人因此争相前来,倒让空间显得稍显局促。“我很喜欢听评话,今天上台的艺人我都很熟,听到有这个活动,哪怕我住在太平门,也是要赶过来的。”70多岁的王大伯头顶小瓜帽,一杯茶,一盆瓜子,很是享受。
  
    形成、盛行于清代中叶的杭州评话,是浙江省著名曲艺曲种之一。在老底子的杭州,评话是民间盛行的娱乐方式,古今天下之事,皆在说书先生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表演中娓娓道来,令人如痴如醉。“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杭州评话就开始没落了,现在是最为衰弱的时期,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它。”评话艺人王超堂出生于1945年,直到现在仍活跃在各大书场,“电视、网络让许多年轻人对听书失去了兴趣,旧城改造更是拆除了一批书场,都变成棋牌室了,所以形成现在年轻观众少,书场少的局面。”

    诚如其言,尽管艺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台,他们带来的《济公传》之折子戏《赵庄治病》、《七侠五义》之折子戏《展昭拜山》等,都让听书人们甘之如饴,但是听书人的面孔,却是清一色中老年。记者在人堆里看到一位难得的年轻女士,赶忙上前询问。“我是教古代文学的,是在专业网站上看到今天的活动,所以过来看看,这对教学很有好处。”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赵红娟说,今后会组织一些学生兴趣小组前来观摩,“让学生接触多种文化是教师的职责,毕竟喜欢听杭州评话的学生实在太少了。”
  
    为了抢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开心茶馆创始人周志华最近几年一直在联系以往各自为阵的评话艺人,只想给他们提供一个固定的表演场所,带起杭州评话的氛围。“杭州评话已经快失传了,全国仅存的杭州大书先生也只有8位,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半百。”周志华说,本次新春书会只是开门炮,杭州评话还将在今年走向社区,争取在每一个社区都建立一个固定的说书点,“我们还会进校园,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本土文化。”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州评话之所以没落的原因,有艺人们提到的书场少等原因,但更关键的在于说书内容本身的乏善可陈。即便是老听书人,在听了一遍又一遍的老内容后,也不会再提起兴趣,更何况年轻人呢?
  
    “关键还是在于艺人自身,杭州评话的内容急需改良,比如今年流行的词汇是‘摊上事儿了’,我们就得在本子里加上这些新鲜词汇,这样才能带起观众的兴趣。”老开心茶馆总经理周鹏已经对茶馆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和大华书场的低收费以及公益性质不同,老开心茶馆准备和政府有关部门和旅行社合作,尝试一条新路子,让更多的人感受杭州本土文化。”
  
    曾经辉煌的杭州评话虽已没落,但其生存的土壤并没有完全消亡,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老事物也得加快自身改变的脚步,跟上当下的生活节奏。
  
    坚守和执着,定会带来改变。(童桦)(原标题:留住本土文化的根 杭州评话新年开讲)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天津日报(2013-03-05)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