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安徽池州探寻中国戏曲“活化石”傩戏

2015/7/14 10:22:40 点击数: 【字体:

  中新网池州7月13日电(张俊 陶美婧)安徽池州是傩戏之乡,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每逢节日期间,傩舞傩戏队就会穿行在池州九华山下的刘街、姚街、梅街等地,请神敬祖、驱邪纳福。记者7月走进安徽池州,探寻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

  “傩戏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形式,由于只在家族中传承,很少受到外来的艺术影响,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池州傩戏研究专家、池州文化馆前馆长李大成告诉记者,池州傩戏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社戏。傩戏主要由宗族继承表演,表演的唱腔内容完全靠口传心授,在安徽的贵池地区广为流传。

  据李大成介绍,傩戏演出分为三段,分别是傩仪、正戏以及吉祥词。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仪式,所请之神无所不包,大体分为“天上之神”、“地上之神”、“人间之神”、“艺术之神”、“儒释道三教诸位神祇”等。

  李大成表示,所谓请神,就是在声声祈祷之间,将代表神灵的木质彩绘面具从一个箱子中取出,用白酒擦拭之后再放上“龙亭”。“龙亭是用木头雕制的宝塔状微型亭子,上下三层,玲珑剔透,金碧辉煌。”李大成说,像制作一副龙亭,需要花好几年时间。

  请神之后,傩舞和傩戏就在各家祠堂开场了。“表演通常是在晚上,所有祠堂的开场节目都是傩舞《舞伞》。”国家级傩戏传人姚家伟表示,傩戏表演时,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亲邻居都会过来观看,祠堂里灯影摇红,鼓乐喧天,演员们带着各种象征着神灵的面具,有皇帝、关公、财神等。“这些表演者几乎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姚家伟说,很难想象这些唱腔优美、表演技艺娴熟的演员平时都是忙碌在田间的农民。

  据了解,傩戏的经典曲目主要包括《刘文龙赶考》、《孟姜女》、《花关索战鲍三娘》等,每部戏所需要的道具各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面具规格,有13枚称“十三太保”,18枚称“十八学士”,24枚称“二十四诸天”,这些面具都是神灵的象征,演出完毕后要“送神上架”,重新供奉起来。

  尽管傩戏由宗族代代相传,然而曾经也差点被人们遗忘。“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会唱戏的老人离开了人世,傩戏中很多剧本唱腔恢复很难。”李大成说,2005年,贵池傩戏被认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当地傩戏传人的努力,许多傩戏经过寻访,被重新挖掘出来,傩戏表演也逐渐活跃起来,傩戏走上了国内外舞台。今年5月,池州市艺术剧院黄梅戏剧团就赴澳门参加了第26届澳门艺术节演出活动,表演傩戏傩舞。在此之前,傩戏还曾赴韩国、匈牙利、德国等海外演出。

  “希望池州傩戏文化能得到更多保护,让更多的人知晓。”李馆长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脆弱,如果没有人去继承,很容易失传。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关注傩戏,喜欢上傩戏悠久的历史文化。(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