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将举办“河南文化周”

2012/8/31 10:48:45 点击数: 【字体:


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将举办“河南文化周”

河南省话剧院新创话剧《红旗渠》剧照。

    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将举办“河南文化周”,昨天,早报记者跟随上海新闻采访团到达河南,了解了今年文化周的内容和情况。据悉,11月5日-11日,由河南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河南文化周”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举行,届时,河南省话剧院的新创话剧《红旗渠》、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经典豫剧《清风亭上》将分别在上海大剧院和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苏武牧羊》、《程婴救孤》等优秀新创剧目将在艺术节交易会的平台上向海内外推介。

    文化周期间,中国《汉字》展也将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展出。一台集河南民族音乐、服饰、歌舞为一体,以开封盘鼓、少林功夫、豫剧折子戏为主要内容的表演节目将亮相艺术节“天天演”。《中原文化走出去》和《华夏古乐》两场讲座将更全面透彻地介绍中原文化。

    话剧《红旗渠》重唤“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对于当代年轻人尤其是上海观众而言是个较为陌生的名字,而对于50岁左右的中国人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上个世纪60年代初,红旗渠的修建竣工被称为是“在太行山上修建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排这个历史事件,河南省话剧院院长赵新宝介绍说,该剧的创作过程十分艰难,前后历时四五年,而创作之初就是想发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什么?该剧用全景式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孕育形成中原文化内涵的“红旗渠精神”。在前不久文化部主办的向十八大献礼的“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中,该剧作为119台剧目中的开幕式首演剧目上演。而观看过该剧的专家和观众无不被这部剧作震撼。

    该剧导演李利宏则表示,“红旗渠”和河南话剧院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上世纪60年代,红旗渠这座刻在太行山上的历史丰碑修建之初,河南话剧院就曾去采访并排成了《风展红旗》,1970年代又改编了《战太行》。而在新时期创作这个题材,就是想呼唤民族灵魂的回归。

    李利宏在自己的导演札记中写道“红旗渠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一群有信仰的人,发出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中国精神的信号。一个惊天动地的中原文化信息。在物欲横流、欲望膨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今天,我们要让人们蓦然回首看一看当年红旗渠人的质朴、清贫、纯粹和豪迈,无疑是对民族精神史诗的一次立体关照。在大鱼大肉、饕餮盛宴、暴殄天物的当下,我们端一碗灵魂的玉米渣粥,无疑是对民族心灵贫血、缺钙的一次补偿、一次滋养、一次救赎。”

    豫剧《清风亭上》两大豫剧表演艺术家领衔

    河南作为戏曲文化大省,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戏曲剧种,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原文化的豫剧。它脱胎于当地的地方戏曲河南梆子,以唱腔雄浑奔放、充满强烈情感、极富阳刚之气而著称。常香玉主演的《木兰花》、马金凤主演的《穆桂英挂帅》也许是上海观众最为熟悉的豫剧剧目。此前,河南省豫剧院曾带着《村官李天成》《程婴救孤》来沪,而此次来上海演出的《清风亭上》则是一出重新加工修改的经典传统剧目,主演李树建正是因《村官李天成》《程婴救孤》闻名全国戏剧界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而和他同台搭档的柏青则是马金凤的大弟子,同样是当今河南豫剧最有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

    据悉,改编后的《清风亭上》由卢昂等人导演,对人物的唱腔、动作的设计以及舞台美术的风格以及思想内涵上都作了全新面貌的尝试。由于两位艺术家独具一格的表演和演唱,加之豫剧艺术特有的声腔之美及所蕴含的中原精神,该剧无论在城市或农村,国内或国外演出,都能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震撼所有的观众。(原标题:河南名剧《红旗渠》等将亮相艺术节)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