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河南入围“考古新发现”数量居全国之首

2015/3/17 11:54:31 点击数: 【字体: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于近日揭晓,18个省区市的25项考古发现入围,河南省以4项入围位居榜首,其中,郑州东赵遗址作为郑州市唯一一个项目入围;此外,国家文物局近日也通报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河南省的收藏量排在全国前列……这些,都再次印证了河南省文物大省的地位。那么,河南省此次入围“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都有哪些项目?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如何?记者连日来进行了相关采访。

    东赵遗址 夏商周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身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河南是中国文物大省,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位居全国前列。河南省此次入围“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有4个考古项目,分别是郑州东赵遗址,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发掘与汉唐漕运水系调查,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河南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这些遗址类型丰富,囊括建筑类遗址、大型国家粮仓、沉船和水系调查等类型。

    郑州东赵遗址位于高新区沟赵乡东赵村南、中原区须水镇董岗村西北,处于夏商文化分布核心区域。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东赵遗址进行了连续性考古发掘与勘探。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工作,东赵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东赵遗址发现有大、中、小三个城址,发掘出丰富的文化遗存。”郑州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东赵遗址包含从龙山到东周多个时代,延续时间长,年代序列相对完整,无论对夏商时期年代谱系抑或郑州西北的区域聚落研究,都可提供新的材料及视角。此外,东赵遗址小城为郑州地区嵩山以北发现的第一座确认的新砦期城址,该类遗存的发现,对解决新砦期文化面貌、性质及归属问题会有极大帮助。

    顾万发还介绍,东赵遗址中城是为数不多的二里头时期新建城址,内涵丰富,诸如集中成片的圆形地穴式遗存、集中出土卜骨的祭祀坑,以及墙基槽内奠基遗存等现象在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未见;遗址内发现多条二里头时期环壕,可对研究二里头时期偏早阶段聚落设防及规划提供新的研究课题及材料。综合来看,东赵遗址中城应为郑州地区二里头时期一重要据点。“目前,我们推断东赵遗址为商代早期郑州商城西部一处重要聚落。”顾万发说,遗址发掘出的商代早期大型建筑遗迹、两周时期文化遗存等,为早商时期商夷关系研究、郑州地区西周文化研究以及探讨西周封国管国提供了新材料。

    各有千秋 其他入围项目历史文化价值独特

    另外3项入围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也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隋代黎阳仓遗址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关镇东关村,大伾山北麓,东邻黄河故道。目前已完成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发掘清理3座隋代仓窖,探明储粮仓窖84个。 而隋代回洛仓遗址位于洛阳市瀍河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西一带,在已经完成考古钻探的约8万平方米范围内,已确定的仓窖数量达到220座,已发掘清理出完整的仓窖4座、仓城内主要道路2条、仓城外北部道路4条。这两大隋唐时期不同类型的大型国有粮仓的发掘揭示了我国古代特大型官仓的概貌和储粮技术的高超水平以及储粮的种类,对于研究和复原隋代大型粮食仓储全过程具有前所未有的丰富价值,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隋代运河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

    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出土地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市首阳山镇义井村西南、洛河北岸的滩地上,形制较为完整,结构特殊,初步推测,两艘船应属清代。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以沉船发掘为契机,对洛阳盆地内市区以东的古洛水,汉魏时期的谷水、阳渠部分地段,隋唐时期的漕渠等进行了考古调查,为深入研究古代洛阳地区自东汉至唐宋时期都邑水系的变迁、研究大运河起始段汉唐时期的漕运河道沿袭关系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位于濮阳市华龙区古城路与京开大道交会处西南角,2014年,在以往考古工作的基础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濮阳文化局、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等单位对戚城城址进行了更深入的发掘研究,发掘面积共计664平方米,出土陶、瓷、铜、铁、石、骨等不同质地遗物200余件。戚城龙山时代城址的发现、发掘与研究再次表明以濮阳为代表的豫东北地区也是探索中原地区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会将于4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届时25项入围项目将向终评评委会和社会公众进行成果介绍和演示,最终结果也会随之公布。

    280余万件(套) 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

    作为传统考古大省,河南省不仅拥有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也数目庞大。据了解,由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组织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2012年10月开始进行,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与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省文物局普查办公室原副主任王瑞琴介绍,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河南省可移动文物家底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根据普查结果,全省559个国有单位共收藏文物280余万件(套),数量之多在全国位居前列。

    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还将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都需要完成数据登录工作,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办了一张“文物身份证”。“目前河南省的数据登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已登录数量每周都会更新通告,截至本月13日上午,河南省已完成数据登录工作的可移动文物有228557件(套),其中,郑州市完成32996件(套)。”王瑞琴告诉记者,根据计划和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河南省大部分数据登录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河南省对馆藏文物众多的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单位的纸质文物、青铜器、陶瓷器等,分类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对重点单位的文物保存现状、病害威胁等进行了专题调查,为后续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奠定基础。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计划,2016年年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全部结束,之后将公布全国可移动文物名录,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郑州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