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明清中国画与法国洛可可绘画

2012/12/27 17:27:59 点击数: 【字体:


明清中国画与法国洛可可绘画

让·安托万·华托的名作《发舟西苔岛》
       
    洛可可艺术,来源于法语rocaille(贝壳式),引申为像贝壳z一样闪烁。它初指某些建筑以及室内装潢的样式,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或闺房艺术。

    十七八世纪,以描绘山水、花鸟鱼虫为主的中国画,以恬淡自然、清新宁静的风格,情景合一的境界,被洛可可绘画吸收,成为欧洲社会中中国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画最早传入欧洲,主要是通过传教士、使臣、学者、商人。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师郎世宁长期供职于中国画院,寄回许多中国画,并被印成小画册广为流传。法国传教士、油画家王致诚也将许多中国画寄回欧洲。

    英国牛津的青年博物学家布莱克曾在广州西关收集了700多幅关于树木、水果和花卉的中国画运回英国。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归国时也带回许多中国壁画。

    领先于欧洲、绘有中国画的纺织品、陶瓷、漆器和家具,也潮水般被船运到欧洲。色彩柔和、造型圆润、布局多变的中国工艺品,对厌倦了古典主义那种庄严对称的欧洲人而言,正合口味。

    这些中国画大多被搜集整理刊行于市,如胡桂尔刊有《中国花卉翎毛图记》、《中国图案入门》等,弗莱斯刊有《中国绘画集》等。一些艺术家还先后出版了《新编中国装饰纹样集》、《中国建筑、家具、服装设计式样》、《中国漆器图案》等著作。

    中国画中身穿长袍的人物、雕梁画栋的楼台亭阁、山清水秀的田园乡野、春夏秋冬的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秋菊柳叶以及吉祥图案跃然于欧洲人眼前,使中国风格大放异彩。

    当时的欧洲人,倾倒于中国画的气氛和奇妙的形式,赞美中国画以别开生面为佳,从不抄袭,唯以造化为师,单纯而逼真,极为成功,难以超越。

    在中国画风的影响下,许多著名的欧洲画家纷纷仿效。其中明显受到中国画风影响的是法国洛可可画家华托(Watteau)和布歇(Boucher),他们的中国风格画享誉欧洲,广为流传。

    华托是洛可可画风的创始人,早在1708年,他在装饰巴黎市拉米埃特城堡的工作中,就开始描绘中国场景。1731年的《米尔吉尔》杂志上又刊登了他的一套《中国人物画帖》,共20幅铜版画,是他在拉米埃特城堡所画而由波桑等几个版画家雕刻后出版的。

    这些画还用拉丁文翻译了中国画题目,如“医生”、“宫妃”、“尼姑”等等。他的名作《发舟西苔岛》用墨色勾勒画面轮廓,那远近朦胧的层峦叠嶂,在用色、构图及所表达的意境中都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宋朝山水画特色。

    布歇汲取了中国画的螺旋形构图和飘浮意象,在作品中表现出浓郁的中国味。如他的《垂钓图》,在蔚蓝的天空下,一位老人正在两间中国式房舍前垂钓,一个小孩为老人打伞遮阳,旁边的妇人目视流水,若有所思,是一幅纯粹的中国山水画。

    他最著名的杰作是一套九幅画面组成的壁毯,其主题分别是《中国皇帝的召见》、《中国皇帝的宴席》、《中国婚礼》、《中国捕猎》、《中国渔情》、《中国舞蹈》、《中国市场》、《中国风俗》和《中国花园》。

    1764年,路易十五将此套壁毯赠送给乾隆,乾隆为其开辟专室保存在圆明园中,后被英法联军焚毁,但这套壁毯的设计稿仍保存在法国贝藏松博物馆。这些设计稿在对中国事物的描画中,带有很明显的想象成分,但不失东方神秘色彩。

    在华托、布歇之后,于埃(Huent)、贝伦(Berain)、基洛(Gillot)、赫第(Hule)、彼里门(Pillement)等法国画家也纷纷效法中国画,创作了大量的中国式壁画、挂毯。

    直到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仍受到中国画的影响,他们使用泼墨作画,其中莫里斯尤以效仿中国瓷画见长。(原标题:明清中国画与法国洛可可绘画)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金羊网(2012-12-27)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