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城市规划也要坚守中国人文传统

2016/12/6 16:39:57 点击数: 【字体:

城市规划也要坚守中国人文传统

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
 
    未来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一定要融合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优秀规划传统,并结合新的时代需求和国际规划成就进行整体创造,从历史智慧中寻找中国城市规划的文化根基,探寻中国历代规划先贤始终坚守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观念,使我们在激荡的城市规划变革之中,始终守住中国人文传统。
 
    □□王树声
 
    几乎每一个古代城市都有自己的“八景”“十景”或“十二景”,这已成为中国城市风景营造的一个传统。“八景”的景致涉及山水、古迹、标志建筑、自然景观等不同对象,有远眺型、登临型、凭吊型、纪念型、民俗性等不同的内涵,以及不同时节和气象条件下的特殊景象。
 
    中国城市规划有重视风景营造的传统,会以风景的思维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因此,城市也就成为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对风景的发掘不仅是在经济富裕地方,就是贫弱地区也有一样的追求。
 
    从城市规划来看,“八景”传统中有两方面对当今有很大的启示。一是,“八景”传统让中国城市始终有“风景意识”和“风景责任”,能够自觉对城市及周边环境进行风景发掘、营造、保护和提升,形成多样化的地方风景。
 
    尽管不同地方的“八景”也有一些雷同之处,有的名不副实,但毕竟这个传统使得我们以最简便和通俗易懂的模式,让全社会有一种“风景自觉”的意识,能够把本地区最富有特色的景致发掘出来,保证了即使在风景禀赋一般的地区也能有一个基本的风景基准。
 
    二是,“八景”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或因战争而毁灭,或因生态环境的变迁而消亡,或因自然灾害而损坏,也可能因人物的崛起而勃兴。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八景”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和调整。因此,“八景”并不是一个教条,而是一个风景模式。
 
    另一方面,对于“八景”的记录和表达方式也颇有启示。城市除了八景图、八景诗之外,一些城图上也标清了“八景”的名称和方位。当然,这不是一种城市规划图,也不是风景规划图,它是中国人表达城市人居环境的一种习惯、智慧和经验。它启发我们,城市规划应该有一种风景意识,城市规划图应该有一种表达地区风景的新手段,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地方风景营造的关键点。
 
    中国历史上虽然讲“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但确实也出现了因人的活动影响乃至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记载中,中国古代城市尤其关注种树、水的防与用的问题,并将这些事从人文角度去提升和传承,成为一种人文精神,注入到地方传统中去。
 
    不过,这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人。人要有一种整体观,一种“不与水争地”和“顺自然之势”的态度,还要有一种整体观,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还有一种家园意识和人文精神,把植被、水利和文化、风景联系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生态环境文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历史上古代城市规划形成了“文人+匠人”营造模式。中国城市是“文人”与“匠人”共同创造的结果,在这种模式下,可谓村村有巧匠,县县有文人,共同建构了一个爱乡土、爱家乡的“乡土班底”,支撑了地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中国历史上规划人物可谓星斗荟萃,代有贤哲。隋代宇文恺当然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誉之为“旷世奇才”。他集规划、建筑、风景、技术于一身,是中国城市规划的一位集大成者。
 
    隋以后,中国依然有宇文恺式的人物出现,如刘秉忠、“样式雷”等,但从中国后世城市规划的整体发展来看,特别是地方城市规划,形成了一个新的规划模式,即“文人+匠人”的营造模式。
 
    中国文化中对人居环境的境界追求决定了文人在此期间的重要地位,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批文人,他们传承中华文化,守护地方精神,把对中华文化的责任、地方乡土的热爱和自己特有的修养与才情注入到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之中,他们可谓中国城市规划的传道人、地方精神的守护人、城市艺术秩序的创造人。各地关于文人参与城市规划建设者的典型案例非常之多,特别是一些循吏本身就是文人,例如柳宗元、苏轼等,他们对城市规划卓有贡献。此外,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人群体,他们都是一方规划设计的骨干。
 
    与文人一样,每一个地方也都有技术熟练的匠人群体,他们往往支撑着一方的工程技术任务,形成独特的地方工程经验。文人在谋划,经营格局,匠师则是负责具体的营建。建造往往是一方重要的事情,对匠人的选择也是十分慎重的。匠人群体不仅包括熟悉具体技术的普通匠人,如柳宗元在《梓人传》中所谓的“执用之工”,尤其是指“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即具有工程经验且能具体创作的建筑师。
 
    由苏东坡式的文人和鲁班式的匠人共同所形成了一个“文人+匠人”式的“乡土班底”,这是中国城市规划独特之处。丰富多彩的地方城市及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都是出自他们之手,工程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可谓是中国式城市营造的大智慧。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