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

2015/12/21 14:55:56 点击数: 【字体: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涵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内在历史记忆和文化肌理,从而建立起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自信。然而,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呢?笔者访问过多个国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实行“活化”保护,即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使人们能够在与历史文化的对话中增长知识、增添智慧、丰富心灵。纵观一些国家加强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实践,不难发现,保持历史的活态,城市文化就有无尽的生命力,而“活化”保护的渠道拓展得越宽阔,文化遗产保护就越有效,人们的情感寄托、认同归属和心灵感受度也就越强。
 
  创意性保护,旨在通过创意元素的融入,让历史文化融入当下市民生活,让人们从中感悟历史、保护历史。西班牙政府虽已废除在加泰罗尼亚境内的斗牛表演,但对斗牛场进行了保护性改造。他们引入商业模式,建立商业中心。尽管商业中心里面已经是现代化设施,但外墙仍保留着原始风貌,让人们享受到现今商业发展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能感受到斗牛场厚重的历史。
 
  承袭性保护,是从历史文物所处的现状出发,将其实用功能尽可能完整地承袭下来,让它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部分。位于瑞士卢塞恩的卡贝尔廊桥,又名教堂桥,始建于1333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桥的横眉上绘有120幅宗教历史油画,沿途还可欣赏描述当年黑死病流行景象的画作。尽管遭受过火灾,这座充满历史感的木桥修复后依然得到有效地保护。在此漫步,即可领略弥漫于卢塞恩的浪漫中古情怀。
 
  修复性保护,是最常用的保护方法,即人们常说的“修旧如旧”的方法。二战末期,波兰首都华沙85%以上的建筑被毁,老城内一片废墟,古建筑更是荡然无存。战后,波兰政府决定依照过去测绘留下的完整建筑资料,重建华沙老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老城内900多座古建筑得以重建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残缺性保护,是按照历史文物当下现状予以保护。这种看似没有保护的做法,其实是对残缺文物的最好保护。因为,实施修复反而会离散文物神韵,破坏其魅力。希腊帕提农神庙于公元前432年建成以后,命运坎坷,曾先后改做基督教堂、清真寺、军火库,终于1687年在土耳其与威尼斯战争中被炮火摧毁。现在的帕提农神庙虽已面目全非,但神庙遗迹仍不减庄严气势,已成为历史和大自然“再创造”的艺术品。
 
  还原性保护,即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让历史“开口说话”,让过往的场景精彩再现。在奥地利梅尔克修道院,从大门往里几十米左右的长廊两边白墙上,装配有电影设备播放怀旧式棕色调影片——19世纪的维也纳大街。街上的行人马车迎面走来,有打伞的女士,牵小狗的老人。游人置身其中,如同逆势走入时空隧道,一点点追溯历史时光,欣赏修道院里的历史精华。这样的还原出人意料,这样的保护独辟蹊径。
 
  假借性保护,是一种根据某一历史文物的易损性而通过相对精准的手段加以复制的保护方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国肖维—蓬达尔克洞穴,因其洞壁上绘有上千幅史前壁画而闻名。基于保护岩画的需要,政府未予开放,但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政府在附近地区仿造了一个洞穴,复制了大致相同的壁画。这样既保证洞穴壁画得到有效保护,也使史前壁画得以生动展示。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失去了那些“乡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怎能知道到哪里去?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也许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