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揭秘秦始皇陵:巨石、水银和土石机弩一起阻挡盗墓

2015/9/9 10:10:17 点击数: 【字体:

揭秘秦始皇陵:巨石、水银和土石机弩一起阻挡盗墓

秦始皇陵全景图(资料图)

揭秘秦始皇陵:巨石、水银和土石机弩一起阻挡盗墓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资料图)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约五公里处。秦始皇初即位称帝(前246年)开始营建,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迫停工。前后历经三十八年之久。历史上有许多皇帝的陵墓并不比秦始皇陵营建的时间短,但这些皇陵绝对比不上秦始皇皇陵营建的质量和力度。其规模之大,陪葬之多,工艺之精,机关之奇,都是空前绝后的。秦始皇陵占地约五十六平方公里,有外城、内城、寝殿、珍兽坑、马厩坑、佣坑等等。这里的设施和用具,跟现实社会一样,应有尽有,安排十分周密。
 
  幽幽地宫深几许
 
  这座寄予了秦始皇无限期许的东西向帝王陵墓的地上封土尚且如此壮观,其下所掩埋了千年的地下宫殿又会是怎样的一番规模呢?难道真的像传说中的那般深可见黄泉么?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谈到秦始皇陵的深度时,说到"穿三泉"。《旧汉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之语。据说公元210年,即秦始皇50岁生日时,丞相李斯向他报告说:我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连火也点不着了,凿时只听见空空的声音,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而《吕氏春秋》则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
 
  如此听来,莫非当年秦始皇真的将地宫挖到了地表的最深处?与他所向往的仙境的九重天界匹敌?
 
  与此同时,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面对人们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和各种猜测,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给出了这样的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这个答案显然更加符合常理,也被广为接受。
 
  而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似乎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推断。位于西安交大的汉墓就陆续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的壁画,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我们不禁猜测,秦陵地宫上部会不会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呢?而地宫下部则是否有着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呢?倘若真的如我们所勾画,那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岂不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秦始皇遗体是否依旧完好如初
 
  倘若说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秦始皇死后躺在金棺之中,飘摇于地下银河之上,那么历经千年的风霜,这位始皇帝的遗体是否也能像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女尸"那般完好如初呢?
 
  虽然单从遗体保护技术来讲,如果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够很好地保护下来,那么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但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相传"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直至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这些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说的:"棺载辒凉车中……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魚,以乱其臭。"这样看来,可能秦始皇的遗体在途运过程中就已经腐烂。若真的是这样,哪怕神仙也是回天乏术了,如今深埋地下,长眠于金棺之中的只能是一副白骨了。
 
  但同时也有人猜测,秦始皇的遗体还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首先从地点来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这里的七月(丙寅日)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像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酷热难熬。从乘舆的设备来说,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辒凉车里,即有窗牖的车,闭之则温,开之则凉。
 
  再从秦始皇自身的条件来说,众所周知,秦始皇热衷于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会在丹药之中加入大量的汞,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最终致死的原因。但他体内的这些汞元素却阴差阳错地充当了防腐剂的作用,使得他的遗体得以防腐而可能长久保存下来。
 
  当然这种种的猜测只能止步于此,直至我们发掘秦始皇陵,揭开这位帝皇的棺椁之时,才能得到解答。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网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