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博物馆:从“保存”到“保护”

2015/6/8 17:46:29 点击数: 【字体:

 

    宋俊华

    新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从“物质”向“非物质”的拓展,博物馆正在进行一场从“保存”到“保护”的变革。这既是一场内容的变革,又是一场理念的变革。

    从公元前三世纪博物馆雏形的缪斯神庙,到1753年全世界第一个大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建立;从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时对博物馆概念的界定和此后多次的修订,到1979年《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和刚刚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对博物馆的界定,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形态和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的核心主线就是从“保存”到“保护”的发展。

    所谓保存,就是指博物馆有目的、有计划地留住自然和社会发展中若干历史截面、截点上的建筑、器物、遗迹、文献等物质,使其成为回顾、展示、研究传统、教育后代的载体。保存以“物”为核心,以保持“不变”为目的。

    所谓保护,就是指博物馆有目的、有计划地延续自然和社会发展中若干实践活动,如自然生命运动、民俗活动、传统表演、传统技艺等,使其既作为回顾、展示、研究和教育后代的载体,又成为自然和社会传统延续、体验、享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以“人的活动”为核心,以确保“生命力”“创新力”和“变”为目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博物馆从“保存”到“保护”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就内容而言,博物馆的变革体现为从文物、自然物保存到动物保护,再到人的实践活动保护转变;从单个的文物、自然物保存,动物活动、人的实践活动的保护,到文物、自然物及其环境的整体保存,动物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转变。博物馆不只是“物”的保存者,而且是“生命”的保护者。

    就形态而言,博物馆的变革体现为物质博物馆到生命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转变。博物馆不只是旁观历史的特殊空间,而且是历史生活的一部分。

    就保存、保护方式而言,博物馆的变革体现对对象从保存、修复、静态展示到关注、体验和活态传承的转变,体现为对象从外我的、冷漠的藏品向我所关注、体验、参与的实践活动的转变。博物馆不只是传统的再现者,而且是传统的传承和再造者。

    博物馆的自我革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理念发展的要求,也是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的产物。从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到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30多年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遗产保护不仅实现了从文化向自然的延伸,而且实现了从“物质”到“非物质”的拓展。同样,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发展,也为遗产保护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变、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