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火光飞天闹民间

2014/11/10 10:50:25 点击数: 【字体: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火光飞天闹民间

香火龙的点火仪式。 通讯员 贺茂峰 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火光飞天闹民间
 
香火龙表演吸引众多游客与当地民众观看。 通讯员 贺茂峰 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火光飞天闹民间
 
香火龙在夜空中舞动。 通讯员 贺茂峰 摄

  中新网汝城11月9日电(记者 鲁毅) 11月8日晚,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香火龙表演在湖南省汝城县爱莲广场上演,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和当地群众前来观看。

  汝城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是一种造型威武、结构精美、技艺精湛、场景壮观、气氛热烈、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活动,按照习俗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夜间举行。

  当晚八点,当地民众早早聚集在一起。由稻草、棕叶、南竹、向日葵杆、龙香制作而成香火龙,每支龙香长60厘米,约4万支龙香密密匝匝按造型插遍龙身,十分壮美。香火龙表演首先是给龙点香。大约1个小时后,红红的火光将周围的群众照得通红一片。之后,三眼炮争先轰响,接着鼓乐喧天,鞭炮齐鸣。100多位青壮年头顶草帽一齐上阵。舞龙头每8人一组,其余每2人一扛,刹那间一条长约30米的香火龙腾空而起。在众人的努力下,香火龙绕圈徐徐前行,点燃的香火龙在夜空中威武轩昂。

  当地观众曹雄清向记者介绍,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宋朝时,汝城连年水灾,民不聊生,乡民扎草龙烧掉,以求消除水灾。制稻草龙便成为习俗沿袭下来,成了一种汉族民俗娱乐活动。每年新春佳节之际,各村举行舞龙活动,庆贺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香火龙所到之处,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欢声鼎沸。火光到处,红光闪闪,一片瑞霭祥烟,场面极度热烈壮观。路过的各式车辆纷纷停车熄灯,鸣叫喇叭以示敬意。

  汝城香火龙早年活跃于民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香火龙这项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近年来舞香火龙的村庄越来越少,规模也越来越小。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汝城县“香火龙”榜上有名。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11-10)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