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得偿学术夙愿 伊维德与敦煌“亲密接触”

2014/9/25 9:19:50 点击数: 【字体:

得偿学术夙愿 伊维德与敦煌“亲密接触”

伊维德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右)互赠著作

得偿学术夙愿 伊维德与敦煌“亲密接触”

参访莫高窟途中,伊维德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处参赞迟润林(右)交流

    本报记者 叶 飞 文/摄

    9月的敦煌,秋高气爽,游人如织。怀揣圆梦心愿的汉学家伊维德站在莫高窟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前,陷入沉思。古代壁画的辉煌艺术,王道士的功劳过错,外国探险者的粗暴劫掠……一幕幕历史云烟和海量信息,一股脑儿袭向这位终身从事汉学研究的荷兰学者,令他一时沉默。

    在西方,特别是在藏有大量敦煌文献的法国和英国,敦煌学早已成为东方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伊维德的汉学研究生涯虽然集中在荷兰莱顿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但对敦煌研究也颇有兴趣,曾出版数部关于敦煌变文的专著。此外,《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敦煌叙事文学”一节,正是伊维德所著。从1978年开始,伊维德曾多次来中国访问,但因工作原因,他的足迹大多留在了东部省份。30多年过去,到莫高窟亲眼看一看,成了一桩久未达成的心愿。

    正是因此,此次中国文化部2014“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将敦煌列为重要一站。伊维德说,他推掉了多个访华机会而接受“东方文化研究计划”的邀请,因为“这次机会太难得了,太令人期待了”。

    9月17日,在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贴心安排下,伊维德得以在一天时间内走进16个洞窟,仔仔细细地观摩、欣赏。在莫高窟爬上爬下,徒步超过5个钟头,对于70岁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然而,整个参观过程中,伊维德兴奋非常,毫无倦意,并幽默地说自己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意指体力完全可以胜任。

    从事中国戏曲研究的伊维德对壁画中的乐器尤感兴趣。在《伎乐图》前,伊维德看到了著名的“反弹琵琶”,在浏览其他壁画时,他也总是能快速发现当中的乐器,饶有兴趣地“清点”弦数。同时,由于近年来专心于中国民俗故事的翻译,他又对壁画表现的传说、故事颇为上心,与同行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处参赞迟润林互动不断。在规模庞大的61号窟,伊维德遍览四壁和窟顶,讲解员的手电筒每照亮一处,他都会发出连珠炮式的提问……可以看出,他不想放过任何获取信息的机会。

    傍晚时分,意犹未尽的伊维德走出洞窟,来到敦煌研究院敦煌资料中心,与敦煌研究学者深入交流。实际上,爱书如命的伊维德一路上一直留意关于敦煌的各种书籍,在抵达敦煌市的当天晚上,他还抽出时间踏足市内书店。敦煌资料中心的丰富收藏再次满足了他对文献的渴望。

    在王道士以珍贵经卷换取的钱财而修建的楼阁前,伊维德面色凝重地留影。伊维德对比实体洞窟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制作的虚拟球幕电影,感叹说,如果整个莫高窟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参访过程中,他还注意到,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莫高窟至今没有丝毫商业气息。在他看来,这一点难能可贵,在更好地保护壁画等文物的同时,也维护了莫高窟作为“学问圣地”的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此行伊维德还顺访了榆林窟,登上了嘉峪关城楼,目睹“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图景,赞叹边关居然存有古老的戏台。“这一路,我看到了古老的、真实的中国西部。”伊维德说,这次与敦煌乃至甘肃的“亲密接触”对他今后的学术研究很有意义、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9-25)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