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理论水平,提升文化遗产对经济旅游、社区环境、公共文化生活的贡献度,更好地保护、管理世界遗产地,扬州市委组织部、扬州市申遗办利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时机,组织扬州市世界遗产及历史城镇保护与管理培训班。
昨天上午,该培训班在同济大学逸夫楼开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阮仪三给来自扬州的40余名学员上了第一课。
培训
遗产保护要创造新风格
“新时代要创造自己的新风格。”昨天上午,阮仪三在给扬州的学员授课时,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这一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留存古代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知道,这是清代的、这是明代的……而且它还在发展。我们留存古建筑是为了研究借鉴,创造我们的新建筑。现在科技发达了,城镇千镇一面,但原来江南六古镇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虽然它们在同一地域同一历史阶段形成,但由于本身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演变,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据了解,扬州的规划、建设、园林、水利、交通、房管等部门以及各县市相关单位、遗产地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为期5天的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历史街区及村镇保护与利用等。
保护
历史环境是民族文化的根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文明”对自然、古迹的毁灭,阮仪三十分痛心。他曾奔走上书,四处疾呼。“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就要知道自己家乡、自己民族的特点,这些无形的精神底蕴,是寓于具体的实物环境之中的。留下真实的历史生活环境,就是留下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阮仪三最为人知的功绩,可说是“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20世纪80年代,全国一片开发建设中,我真的忧心如焚。当时很少有人能听得进你的话。那我们就从推土机下抢救,救下一点是一点,只希望不要把我们好的东西都弄光。平遥古城就是那个时候抢救保护下来的。”
阮仪三表示:“2000年以后,许多人都看到保护取得成绩了,全国的假古董都垮了,而保护得好的都名利双收。现在大家都晓得要保护,也晓得申报世界遗产了。”因此,他强调,“现在保护要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从保护我们民族优秀的遗产来认识。中国城市的特色还没丢尽,要求我们去恢复和创造,创造我们的新城市新风格。” 记者 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