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用来装门面

2014/3/21 10:08:51 点击数: 【字体:

  韩国暖炕申遗的新闻发布有几天了,有人愤怒,有人调侃,有人鄙之。文化部方面日前也回应称:“不会按韩国节奏走”。

  国人的心态挺好玩。一边是追着“星星”赏韩流,大赞韩国文化,美女恨不得嫁给都教授;一边面对韩国式申遗,嗤之以鼻,大有一种“泱泱大国,天朝上邦”的文化优越感。

  有媒体刊发了这样一则新闻标题,“韩国拟将暖炕申遗:常州人笑了,汤婆子及脚炉也可申遗”。为啥呢?这篇报道还援引当地民俗专家的话说:“如果暖炕都能申请非遗,那我们能申请非遗的就太多了”。

  的确,以中国之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可申遗的项目还排着长队呢。近年来,这已不是韩国申遗的话题第一次刺痛国人神经。从端午祭、韩医,直至活字印刷术,一次次风波让国人大跌眼镜。但很少有人冷静分析韩国为什么要做?大多数国人对韩国的认识,还停留在“精致的韩剧”、“好吃的泡菜”、“厉害的整容术”这些简单的符号上。

  笔者曾访问过一次韩国,对处于工业化后期的韩国迸发出的文化勃勃生机印象深刻。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从传统的工艺品、服装、到传统的茶艺、陶艺再到传统的礼仪与家庭秩序,是如此地深入到韩国人的日常生活,韩国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协调得如此和谐。

  更难能可贵的是,韩国人自觉地不断挖掘民族文化,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新创意。首尔市有一家著名的文化创意机构,叫“想象工匠”。这个机构推崇的一句口号令人叹服:“用文化也能赚钱,用文化也能自食其力。”

  笔者访问韩国时是夏天,接待我们的韩方志愿者是一位男士。有一天,太阳很大,此君整整齐齐地穿着韩服,任额头冒汗,他连一个纽扣也不解。我很好奇,请翻译问问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想把韩国服饰文化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此举令我肃然起敬。尽管对韩国文化的了解只是匆忙的一瞥,却感觉韩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深入人心。韩国人如此珍视传统文化,不得不令人深思。反观我们自己,“非遗”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有报道称:在南京,5年来,已有180个老地名从南京的地图上消失。跳五猖、方山大鼓、栖霞龙舞、金陵折扇等288个“非遗”已消失三分之一。放眼华夏,多少非遗项目濒危,又有多少非遗项目都已到了人老艺衰甚至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地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和炫耀的。韩国暖炕申遗并非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申遗背后所传递的民族文化意识。说实话,很多人真正珍视的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及其保护,而是申遗成功后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对于那些本该珍惜的文化遗产视而不见,直至有一天,那些非遗项目一一在我们的眼前消失,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张鹏(原标题: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用来装门面)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03-21)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