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对“图书论斤卖”的冷思考

2015/1/23 10:01:19 点击数: 【字体:

    见过大米、白菜论斤卖,您见过正版新书论斤卖的吗?近日,在齐齐哈尔市某大型超市,出现了这新奇的一幕,正版新书论斤卖。有儿童读物、育儿读本、汤饮养生、小说、历史故事等各种图书。

    图书论斤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多年前就有书店打出这样的招牌,并在公众中引起了一番热议。纵观人们争议“图书论斤卖”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这种商业行为是对图书的亵渎,让读书人情难以堪。但笔者并不以为然,既然这一现象客观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大有市场,那就需要我们冷静看待,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首先,商家有商家的头脑,“图书论斤卖”是一种促销手段,无可褒贬,更不必责之。恰恰相反,这至少折射了出版界的若干现状,比如正规出版物也是泥沙俱下,定价虚高,读者常常望价兴叹。而“论斤卖”就相当于打折,综合计算,是打了三四折。这对无钱买高价书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论斤卖”为一些滞销图书提供了出路。据了解,许多滞销已久,卖不掉的书直接退给出版社,最后都成了出版社手中的一块“烫手山芋”。如果不处理掉,就只能化为纸浆,这对出版社而言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减少损失也是“图书论斤卖”不断涌现的原因。

    至于有人认为“论斤卖”是对知识的亵渎,是不尊重作家劳动成果的消极行为,就有失偏颇了。为了激励大家学习知识的热情,为了使图书能从书店仓库里走出去落户到读者的家中,有的书店用“论斤卖”来进行促销,让“死物”复活,吸引读者去购买,让知识变为社会人的财富,又有何不可呢?

    虽然“图书论斤卖”让有些人心里感到怪怪的,但它却让书籍尽快走进了千家万户,让那些囊中羞涩的读书人获得了精神文化食粮,减少了书店的库存,使少数人的知识变为多数人的财富,是件好事。

    同时,这对那些经济利益至上、急功近利的出版社及其经销者来说,也是一种警醒。如果他们不想办法在提高出版质量、降低图书价格、吸引读者购买上下功夫,他们的图书也会沦落到“论斤卖”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