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典籍之美

2014/8/14 11:42:00 点击数: 【字体:

典籍之美


司马光手书《资治通鉴》残稿(局部)在近日开馆试运行的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国家图书馆藏

典籍之美


雕版印刷被誉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 ,我国的雕版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存世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则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江苏省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近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向观众现场展示雕版印刷技艺。图为他的刻印作品——明刻本《西厢记》插图《窥简》。

    徐云平

    典籍,是承载文化与文明的介质。古代典籍忠实记载了每个时代最高的文明、文学、艺术成就,保留着不同时期书籍装帧原貌、书法发展的新阶段,更蕴含了文人爱书敬书的心态,文人墨客领悟书籍文雅的情怀。因此,典籍之美有多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典籍的思想内容,第二层次为典籍的历史文物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原貌,第三层次则是典籍中的书法、刻印、装帧、题跋、钤印之美。

    国家典籍博物馆的首展,荟萃了古代和近现代中华民族优秀的典籍文化,让曾经深藏皇宫内阁、经由名家有序递藏、历经上千年沧桑的典籍一一展示给万千公众。有举世稀少,珍贵精美的宋刻本;有藏于敦煌藏经洞4至11世纪的写本、印本,在封存千年后重新打开但又遭遇列强劫余的敦煌遗书;有皇家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原件;也有宋代司马光手书的《资治通鉴》残稿;有海内外的孤本;有通过传统传拓技法使金石上的文字化身千百的金石拓片;有甲骨文、竹简、手稿、舆图等,展品蔚为大观,灿若星河,光辉夺目。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典籍博物馆充分把典籍的美展示出来,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典籍博物馆对于推广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意义。我国文化传统十分重视典籍制作和典籍创作,书香门第是古代人对读书世家的尊称。提倡文化建设,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并且很早就有严格的藏书制度,典籍的内容创作、载体装帧、传承与保护都有保障。文人对于书籍的爱惜甚至到了虔诚的态度。清代袁思亮甚至在自己的书斋起火之时拼命也要救出珍藏的宋刻善本。但是,即使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社会,使用典籍、利用典籍的人都是极少数,那些刊刻装帧精美的善本,更是深藏皇宫内阁或收藏在高官名士之手,普通老百姓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字字珠玑的精华之作,更不要提领略典籍的深意、欣赏典籍之美了。国家典籍博物馆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秀典籍,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曾经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精神财富走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古典文化,人民群众得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领会到蕴含在典籍中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国家普及经典文化知识,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青少年朋友在这里能够尽情汲取古代典籍文化知识,涉及到历史典故、文学史、雕版印刷史等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善本展品金代山西平水刻本《刘知远诸宫调》,讲解员既可以从文学角度介绍诸宫调这种说唱文体,也可以从历史演变和雕版印刷史角度讲述当时的刻书中心由南方转到了北方的原因。此外,结合此刻本的出土地区黑水城,分析当时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流传范围等问题。典籍博物馆还使用了包括多媒体和游戏在内的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典籍文化的精华。显而易见,典籍博物馆对于激发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国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典籍之美,美不胜收!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8-1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