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饶有风趣绕口令

2013/12/7 16:29:50 点击数: 【字体:

    绕口令属于一种语言游戏。好的绕口令读起来节奏起伏,饶有风趣,能起到训练小孩发音清晰、口齿伶俐的作用。

    绕口令常用双声、叠词或发音相近的词语,来描述某一现象或某一事物。由于内容上具有诗意,形式上反复、重叠、缠绕,绕口令读起来富于曲折感和趣味感。汉语的双声、叠韵容易混淆,语音欠清晰的人说起来难以区别,于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绕口令,对小孩子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比如《鹅过河》:“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其语体颇似儿歌,但除了通俗浅显,抑扬顿挫,还具有一定的诗意,它能训练孩子们分清“鹅”“河”两个近音字。

    难一点的绕口令,读起来就相当拗口了。比方《扁担和板凳》:“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你说最后扁担到底绑没绑在板凳上?”要说得快而不出错,就有一定的难度。小孩学着说,口齿本来清晰的会变得表达更加流利,口齿不够清晰的也会有所长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把绕口令又称之为口吃令,意思它是用来解决口吃问题的。

    绕口令对克服方言、学习普通话也有帮助。比方说,在南方口音中,分不清“四”与“十”两个音。所以,人们经常看到,市场上南音重的人,只好借助手指演示,来辅助说明“四十四”这个数字。《师父和弟子》这段绕口令,就针对区分“si”与“shi”这两个音来安排语句:“山里有个寺,山外有个市,弟子三十三,师父四十四。三十三的弟子在寺里练写字,四十四的师父到市里去办事。三十三的弟子用了四十四小时,四十四的师父走了三十三里地。走了三十三里地就办了四十四件事,用了四十四小时才写了三十三个字。”读到这里,即便大人,也会忍俊不禁。可见,绕口令中还潜藏了一种调侃、诙谐、幽默的功能,可以为生活带来笑声。任遂虎(原标题:饶有风趣绕口令)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3-12-0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