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洛阳

宋代易理学鸿儒程颐

2014/12/26 17:51:16 点击数: 【字体:

宋代易理学鸿儒程颐
程颐当年点注易经的点易洞
宋代易理学鸿儒程颐
点易园中的程颐塑像
 

    根据历代《涪州志》记载,“涪州五贤”为程颐、黄庭坚、尹焞、谯定、公式渊(《道光涪州志·卷十人物志·隐逸》载:“公式渊:……春秋配祀四贤,总志又谓五贤”;《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人物志·隐逸》载:“公式渊:……配享伊川、山谷、和靖,号四贤祠”;《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三疆域志三·古迹》中“四贤楼”条记载:涪州四贤为宋程颐、黄山谷、尹焞、谯定,后增公式渊为五贤)。宋代“涪州五贤”对涪陵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他们厚德载物、敬德自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为了宣传源远流长的涪陵文化和砥砺当代,在详查涪陵历代志书和宋史等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涪州五贤”生平事迹材料,以飨读者。

    程颐(1033-1107),字正叔,1033年出生于黄陂,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颢胞弟,涪州五贤之首。其祖籍在洛阳伊川(今属河南省),世人称之为伊川先生。

    廷试落第

    一生以处士身份研究学问

    程颐的祖父程遹,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任黄陂知县,爱民如子,惩治恶霸,人称程青天。其父程珦17岁时娶宋真宗时进士侯道济之女侯氏为妻。程珦18岁时,父程遹病故,无钱还乡,遂留黄陂。朝廷录用旧臣之后,程珦受父亲荫蔽,被任为“社郊斋郎”,后来改任黄陂县尉。侯氏自幼聪颖过人,女工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古通今,不准家人打骂奴婢,对奴婢视如儿女,屡次收养遗弃的小儿。她还喜好配置药物,以济病者。侯氏生子六人,但生存下来的只有程颢、程颐两兄弟。侯氏教育孩子不掩过、重节俭。程颢、程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从不挑三拣四,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程颢、程颐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两兄弟六七岁时,就让他们读古诗,请当地名师两名,一人传授礼、乐、书、数知识,一人教他们射、御技能。程颢、程颐年幼时性格迥异。程颢性情温和,沉默寡言,常常手不释卷。程颐生性活泼,静不下心来读书。有一次母亲侯氏偶染风寒,程颐陪母亲去看郎中,途中侯氏口渴,无处觅水,便喝下了人头盖骨里的雨水,病情便减轻。回到家后,程颐向哥哥说了此事,程颢说:“书上早就有人头盖骨能治病的记载。”程颐深受启发,自觉孤陋寡闻,从此发奋读书。

    程颐自幼聪明,性格严肃刚正,对问题喜欢刨根究底。14岁时与其兄程颢师从于周敦颐。18岁时,他上书朝廷,希望皇上诏令罢黜世俗的说教,以王道作为本心。但他的上书并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也没有得到诏见。

    宋仁宗赵祯嘉祐元年(1056年),程颢到京城准备科举考试,程颐也到京师游学,兄弟俩在诸儒生中声望颇高,儒生们都自以为不及,莫不登门拜访。当时,主管太学的是北宋理学先驱、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在游学中,程颐去拜访胡瑗,胡瑗让其作《颜子所好何学论》。胡瑗读完该文后,以为奇文,惊异其才,于是让程颐当教职。

    嘉祐二年(1057年),程颐参加发解试(该年科举考试分发解试、省试、殿试),因解额(即士人通过发解试后获得解送礼部参加省试的名额)减半,未能中进士,于是便在京师(今河南开封)讲学授徒。嘉祐四年(1059年)春,程颐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廷试落第,以后再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一生以处士(指有德才而不愿做官的人)身份研究学问。

    反对新法

    程颐被贬谪到涪州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病逝,宋神宗即位。程颐的父亲程珦在磁州任满,迁司门郎中,任汉州知府(今四川广汉),程颐与其兄程颢随之前往。此间,程氏兄弟到成都游玩,看见一个老者在用篾丝箍桶,腋下挟着一本书,二人前往观之,结果是《易》,欲诘难老者,但老者说得头头是道,二程佩服。第二天,他们再去找老者讨教,已不复在。后来,袁滋向程颐讨教《易》,程颐说:“《易》学在蜀耳。”宋神宗四年(1071年),程颐随父归,先到京师开封,后到洛阳居住讲学。第二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创办伊皋书院(今鸣皋镇内)。此后,除了任崇政殿说书和流放涪州外,经常往来于洛阳和鸣皋之间,讲学二十多年,直到逝世。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程颐被任命为汝州团练推官,充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任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辅导年幼的宋哲宗。

    从熙宁二年(1069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程颐和司马光等反对新法。司马光执政后没有推行新法,一年半后病逝。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朝廷欲恢复新法,对死去的司马光、吕公著等予以贬惩,程颐等31人受株连,所著文字被毁,被放归田里。十一月,程颐被贬谪到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编管(即交涪州地方官管制)。

    发展学说

    形成我国哲学史上有名的“程朱理学”

    到了涪州,程颐受到了弟子谯定的热情接待。谯定将程颐安置在涪州城对面长江北岸的北岩普净院。程颐到涪州不久,有一次乘船过长江,船至江心,突然浊浪滔天,船在浊浪中高低起伏,左右晃动,几次都差点被掀翻。当时坐在船上的人被吓得痛哭流涕,以为命将休也,只有程颐正襟危坐如常。到岸后,有一老人问程颐:“当船危险时,君正襟危坐如常,而且气色很好,这是为什么呢?”程颐回答说:“这不过是心里平静罢了。”老人说:“心里平静固然很好,然而不若无心。”程颐想再与老人交谈,但老人却径直而去。程颐叹道:“涪州隐士多。”程颐和弟子谯定在北岩凿了一个高4米、深2.2米、宽3.8米的山洞,这个山洞冬暖夏凉,师徒俩经常在此专注《易》学。在普净院开馆讲学授徒,经常与过往的名流学士交流,使易理学说得以在涪州及其他地方广泛传播。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黄庭坚于绍圣初年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被贬涪州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绍圣五年(1098年)造访涪州北岩,与程颐促膝交谈,为其博学所折服,引《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在其讲学处题铭“钩深堂”。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努力,元符二年(1099年)一月,程颐完成了集平生所学所思的系统理学巨著《易传》(也称《伊川易传》,或《周易程氏传》)。《伊川易传》,通过对《周易》的阐释,表达了程颐对自然、社会、人生哲学的见解,构成了完整的理学体系。《伊川易传》发展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程颐从物理极而必反,说明先否后泰,先危后安,从而揭示“泰极则否、否极则泰”的发展规律。南宋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说,形成了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名的“程朱理学”。

    《宋史·谯定传》称“北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读易洞(后世称点易洞)”,洞内有其三传弟子朱熹游此的题词:“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洞门额上镌刻“点易洞”三个楷书大字,有对联一副云:“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宗师推北宋;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换西川。”还有长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面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历史名人书法手迹80余幅。崖上有佛塔一座,佛龛若干。洞壁上有清代石彦恬所题之“伊川渊源”四字。点易洞成为易学圣地。

    程颐涪州点易虽是程颐的不幸,但却是涪州人民的大幸,他对涪陵教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钩深书院的建立、“涪陵学派”的形成、点易洞人文景观的塑造等均与程颐点易洞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即位,大赦天下,68岁的程颐得到赦免回到洛阳。从此,程颐在洛阳讲学,直到1107年病故。南宋理学家朱熹赞程颐:“规圆矩方,绳直准平。允笑君子,展也大成。布帛之文,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识其贵。《语录》云,伊川之言,久看方好,故云。”南宋绍兴五年(1136年)涪州太守李赡将钩深堂改建为伊川先生祠堂供祀程颐。 汪树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巴渝都市报(2014-05-2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