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伊洛茂林列芳梨——洛阳梨文化杂谈(河洛广记)

2013/10/16 11:36:39 点击数: 【字体:

伊洛茂林列芳梨——洛阳梨文化杂谈(河洛广记)

清代《诗经》插图《梨》(资料图片)

  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誉,在世界果品市场上,苹果、梨和橙子被称为“三大果霸”。洛阳是梨属植物的中心发源地之一,据《诗经》等古籍记载,洛阳梨树栽培的历史是从西周开始的。在梨树的长期栽培中,洛阳选育了很多优良品种,也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梨文化。

  1、召公听讼梨树下  

  召公,又称“邵公”“召康公”,姓姬名奭(shì),助武王灭商,在周成王的时候,召公位居三公。

  召公很受广大民众的拥戴。《史记·燕召公世家》说:“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这是说,召公到乡村城镇巡察,看到有一棵棠树,他就在树下判断官司,处理政事。召公去世后,当地民众思念他,感怀那棵棠树,不舍得砍伐,并且歌咏它,作了名为《甘棠》的诗篇。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甘棠是什么?朱熹《诗集传》注:甘棠,杜梨也。白者为棠,赤者为杜。甘棠就是现在俗称为梨树的一种,是没嫁接过的野生梨树。这野生的梨树根据果子的甜与涩,分为棠梨和杜梨。棠梨的果子甜,是用来嫁接果梨的最好的砧木;杜梨的果子涩,嫁接出的果子也就次一等。召伯就是在甜梨树下办公的。

  《括地志》说:“召伯庙在洛州寿安县西北五里。召公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后人怀其德,因立庙,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寿安县,即今宜阳县。召伯听政处位于宜阳县西北4公里处郑卢路北侧的甘棠村。甘棠为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驿站,站旁生长着茂盛的棠梨树,三月花如白雪,八月果实累累,风景秀丽迷人。召公在此听政后,人们看到这棵棠梨树就好像看到召伯,把这棵树看成是召伯的象征,纷纷歌咏以示怀念,因而这个村庄就叫作甘棠村。

  宜阳八景之一的“棠林秋清”就是指甘棠村的甘棠树林。周代时甘棠设有驿站,唐时又建有甘棠馆,这里池塘苑囿,茂林修竹,青山绿水,花木峥嵘,风景秀美。“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就是当时甘棠秀美风光的写照。历史上名人雅士多会于此,往来游者,络绎不绝。

  2、邙山大谷出名梨

  汉代以后,河洛地区遍种梨树。《汉书》说:“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树梨,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说明这时已出现较大的梨树种植园。“张公梨”作为一个名优梨树品种,便在这里培育成功。

  《广志》说:“洛阳北邙山有张公梨,甚甘。”这里的张公指张道陵。张道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年轻时入洛阳太学,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拜巴郡江州(今重庆)令,时年26岁。因素志于黄老之道,他见世风日下,不久弃官隐于北邙山上清宫,创立天师道,汉章帝、和帝征诏皆不就,后与弟子王长赴四川鹤鸣山传道。张公梨就是由张道陵在北邙山培育成功而被洛阳人引种各处的。

  与张公梨齐名的是大谷梨。西晋潘岳《闲居赋》曰:“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王廙(yì)《洛都赋》说:“梨则大谷冬紫,张公秋黄。”大谷,在洛阳东南,是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山谷。《洛阳记》说:“大谷,洛城南五十里,旧名通谷。”谷纵深15公里,谷两侧溪水潺潺,群峰屹立,灌木丛生。此谷为汉魏洛阳京城正前方的一道门户,东西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风山等,峰峦起伏,风光秀丽,是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所置八关之一。大谷关遗址在今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

  大谷梨是初冬成熟的紫梨,张公梨是初秋成熟的黄梨。

  3、玄宗梨园赋新声

  皇家禁苑多种梨,西晋王赞《梨颂》说:“太康十年,梨树西枝,其条与中枝合,生于玄圃园。皇太子令侍臣作颂。”玄圃园就是西晋洛阳的皇家园林。《晋令》说:“诸宫有梨,守护者置吏一人。”为了看护皇宫的梨,专门置官吏,可见皇室对梨的重视。

  唐代时,洛阳皇家园林中有专门的梨园,玄宗常在梨园赏花、品果、听乐,于是就在这里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名字就叫梨园。

  唐玄宗时的三个梨园,一个主要负责表演法曲,艺人要随侍皇帝左右并担任唐玄宗新作的试奏任务;一个设在洛阳的太常寺里,称为“梨园新院”,主要负责演奏各种民间音乐;一个设在长安的太常寺里,称为“太常梨园别教院”,主要负责试奏艺人创作的法曲。

  在这些音乐机构中,随侍皇帝左右的有从坐部伎里选出的优秀男乐工300人,还有女乐工几百人,他们全由唐玄宗亲自指导,称为“皇帝梨园弟子”,艺术水平最高。洛阳的梨园新院有乐工1500人。

  洛阳梨园新院中的优秀音乐家为数甚多,例如开元年间的歌唱家许和子。她长得漂亮,人也聪明,很会唱歌,“能变新声”。有一次,唐玄宗在洛阳勤政楼举行“大酺(pú)”(与民同乐的宴会),聚观群众甚多,喧哗之声使伴奏百戏的音乐都听不见了。唐玄宗大为愤怒,高力士马上献策说:只要让许和子出来唱一曲,一定可以制止喧哗。唐玄宗同意了,于是许和子就撩鬓举袂,唱了一曲,顿时广场上鸦雀无声。

  4、千年帝都梨飘香

  邙山是洛阳梨的传统种植区。西晋潘岳《金谷园赋》说:“灵圃繁若榴,茂林列芳梨。”规模宏大的金谷园位于邙山之上,片片梨林是其风景最美处。

  唐代时,洛阳城内外遍种梨树。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开时,人多携酒树下,谓梨花洗妆宴。”人们最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曾赋诗云:“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蚁泛金瓯。”

  北宋时,洛阳梨树品种众多。《洛阳花木记》说:“梨之别二十七:水梨、红梨、雨梨、浊梨、鹅梨、穰梨、消梨、乳梨、袁家梨、东宝梨、红鹅梨、敷鹅梨、秦王掐消梨、大洛梨、甘棠梨、红消梨、早接梨、凤西梨、蜜脂梨……”

  清代时,除洛阳、孟津两县盛产梨外,伊阳(今汝阳)、永宁(今洛宁)两县的沙梨、夏梨、金梨都是名优品种。

  邙山、万安山至大谷口一带是洛阳梨的传统种植区,应在这里进一步扩大优质梨的种植面积,并通过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使邙山张公梨、大谷梨这两个最知名的梨果珍品香飘天下。同时,有必要复原大唐梨园旧貌,使古老的宫廷表演艺术代代传承。(郑贞富)(原标题:伊洛茂林列芳梨——洛阳梨文化杂谈(河洛广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网(2013-10-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