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历史上开封的三次崛起

2014/7/8 14:47:22 点击数: 【字体:

 
    在4000多年的建成史中,开封曾三次崛起。第一次是在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其第七任帝王杼以老丘(开封)为都,历经七帝,时间长达200多年,囊括了夏朝整个发展鼎盛时期。杼同禹一样具有开创大业之功,是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代名王。正是这位杰出的伟大人物,在开封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第二次是在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兴修水利,聚集人口,营建都城,使开封成为名冠中原的都市,盛极一时。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在经历了唐末五代近百年的社会战乱动荡后,人心思治,社会稳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繁荣。东京开封是体现当时社会稳定繁荣的代表,其人口最多是达到100多万,商户近万家,其城市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
 
    自然环境是开封崛起的决定因素。夏朝中后期,随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大规模地由山地移往平原地区居住成为可能。为了防止水患,城邑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土丘和岗梁上,老丘同样是建在高地上的城邑。夏朝初期都城多次迁徙,进入中期后相对稳定起来,应该与上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着很大关系。老丘在众多城邑中之所以能鹤立而起,成为夏朝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巨、发挥作用最大的国都,是与它所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后,中原的地理优势再次凸显。魏惠王看准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大势,驱逐楚国等国在中原的势力,抢占先机,定都大梁。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并改革政治,为魏国带来了100多年的繁荣。魏国的失败主要是不会用人或用人不当,对社会的改革不彻底。尽管如此,但毕竟给开封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兴盛繁荣。
 
    自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始皇灭亡之后,一直到南北朝800余年的时间内,开封(先后称大梁、浚仪、梁州、汴州)一直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城市。进入隋朝后始有转机。隋炀帝开凿贯通我国南北的大运河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也把位于黄、汴河相通处的开封推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发生在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后人随后的战乱,造成人口大量南徙,经济重心南移。当传统的政权中心西安、洛阳相继衰败之后,得天独厚的汴州地位日升。唐建中年间,节度使李勉重筑汴州城池,并移宣武军节度使治所于此。这标志着汴州开封上升为军政要地,成为一方繁盛的经济和军事重镇。到了五代,汴州开封更发展为“控引汴河,南通淮泗,北接滑魏,舟车之辐辏”的北方最大城市,为建立国都奠定了基础。继五代之后,北宋王朝建立,随着社会的安定,东京开封的人口进一步聚集,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最终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国际大都会。
 
    两宋300多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大宋文化。大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此前汉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宋朝以开封为都虽然仅经历了9帝168年,迁都杭州的南宋又是半壁江山,时间上规模上远不及汉唐等朝。但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大宋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完全可以与汉唐和后来的明清鼎足而立。东京城对后来的北京城影响极大,金朝的中都(今北京)就是仿照了北宋东京城的建设规制,并为元朝大都(今北京)所吸取。
 
    大宋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包括开明的政治文化 、活跃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商业经济文化、创新发展的科技文化、百花齐放的诗词文化与书画文化,以及先进的建筑文化、通俗普及的民俗文化。
 
    夏朝中后期,随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大规模地由山地移往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居住成为可能,并在居住地修筑了许多城邑。为了防止水患,城邑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土丘和岗梁上,老丘同样是建在高地上的城邑。夏朝初期都城多次迁徙,进入中期后相对稳定起来,应该与上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着很大关系。老丘在众多城邑中之所以能鹤立而起,成为夏朝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巨、发挥作用最大的国都,是与它所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自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始皇灭亡之后,一直到南北朝800余年的时间内,开封(先后称大梁、浚仪、梁州、汴州)一直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城市。进入隋朝后始有转机。隋文帝一次从泰山返京路过汴州,曾对它的殷实大为不满,“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命归本”。由此可见,隋代汴州的人口在聚集,工商业在发展,城市规模也在扩大。隋炀帝开凿贯通我国南北的大运河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也把位于黄、汴河相通处的开封推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发生在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使黄河中下游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紧随其后的藩镇割据,战乱不休,造成人口大量南徙,经济重心南移,而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成为政治角逐的中心。当传统的政权中心西安、洛阳因“安史之乱”而相继衰败之后,得天独厚的汴州地位日升。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节度使李勉重筑汴州城池,并于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移宣武军节度使治所于此。这标志着这里不再是治理一方的州治,而上升为管辖汴、宋、颍、陈、濮六州的军政要地,成为一方繁盛的经济和军事重镇。
 
    到了五代,汴州开封更发展为“控引汴河,南通淮泗,北接滑魏,舟车之辐辏”的北方最大城市了。史载后周时东京开封,“华夷凑集,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殖盛”。
而“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僦凭之资。增添不定。”所以周世宗柴荣继位不久,便“发畿内及滑郑之丁十余万,筑新罗城。”其时的东京规模已十分宏大。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社会的安定,东京开封的人口进一步聚集,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最终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国际大都会,同时也成为高度集中的经济消费城市。
 
    一、经济消费性城市的逐步形式
 
    自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始皇灭亡之后,一直到南北朝800余年的时间内,开封(先后称大梁、浚仪、梁州、汴州)一直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城市。进入隋朝后始有转机。隋文帝一次从泰山返京路过汴州,曾对它的殷实大为不满,“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命归本”。由此可见,隋代汴州的人口在聚集,工商业在发展,城市规模也在扩大。隋炀帝开凿贯通我国南北的大运河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也把位于黄、汴河相通处的开封推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发生在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使黄河中下游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紧随其后的藩镇割据,战乱不休,造成人口大量南徙,经济重心南移,而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成为政治角逐的中心。当传统的政权中心西安、洛阳因“安史之乱”而相继衰败之后,得天独厚的汴州地位日升。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节度使李勉重筑汴州城池,并于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移宣武军节度使治所于此。这标志着这里不再是治理一方的州治,而上升为管辖汴、宋、颍、陈、濮六州的军政要地,成为一方繁盛的经济和军事重镇。
 
    到了五代,汴州开封更发展为“控引汴河,南通淮泗,北接滑魏,舟车之辐辏”的北方最大城市了。史载后周时东京开封,“华夷凑集,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殖盛”。而“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僦凭之资。增添不定。”所以周世宗柴荣继位不久,便“发畿内及滑郑之丁十余万,筑新罗城。”其时的东京规模已十分宏大。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社会的安定,东京开封的人口进一步聚集,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最终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国际大都会,同时也成为高度集中的经济消费城市。
 
    二、宋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大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此前汉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大宋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包括1、政治文化。2、思想文化。3. 商业文化。4. 科技文化。5. 医学文化。6. 诗词文化。7. 书画文化。 8. 英雄文化。9. 建筑文化。10. 革新文化。11. 崇教文化。12. 民俗文化。12个方面。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文化产生的重要地区。而从古代人类在中原地区的活动情况来看,开封及其周围地区长期处于中心地带。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在开封一带活动,今开封城北8公里有轩辕丘可以为凭;黄帝的正妃西陵氏螺祖,不仅是大梁(开封)人,还是养蚕人的鼻祖;黄帝的史官仓颉曾在这里创作整理文字,今开封北郊遗存有仓王城、仓王庙、造字台等遗址和仓颉墓;黄帝的曾孙帝喾渔猎的沙海,在今开封城西北的黑池一带。据考证,尧、舜、禹三帝均在开封一带行使政令,舜死后还葬在开封东北不远的鸣条。后来的夏朝不仅以开封一带为中心,而决定其政权命运的关键战役--鸣条之战,就发生在开封附近。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从这些史实不难看出,夏朝的政权中心深深扎根于人杰地灵的老丘,是有着深刻的地理和人文背景的。
 
    上世纪开封的文化之所以沉寂,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改革开放历史上,开封长期是全国及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养育杰出人物的丰厚沃土。因而孕育出了大批有才华、有作为的各色著名人物,同时也吸引了无数名流来开封创业发展,建功立业。
 
    名城与名人相辅相成,名城产生名人,名人反过来促进了名城的发展。开封历史上产生的众多知名人物,与众多外籍知名人物在开封的活动,成为推动开封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城市发展史同时也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活动史。开封知名人物是开封历史的闪光点,他们为开封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郭书学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开封地情网(2014-07-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