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新闻资讯 >> 浏览开封

加强宋城遗址保护 传承开封古都文明

2016/9/26 16:01:39 点击数: 【字体: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
 
  ——习近平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李克强
 
  说起开封,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联想到这里丰富的文物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座煌煌古都、文物大市的文物部门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文物的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尤其是地下文物——宋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当作文物工作的重点认真部署,采用地质钻机开展地下文物勘探、调查工作,解决了因水位问题无法进行考古的全国性难题。这一独辟蹊径、精心施策的创举,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业绩,为全省乃至全国地下文物保护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
 
  历史上,由于黄河水患的侵袭,开封城曾多次被洪水淹没,因此,对这座城市而言,最为丰富的文物资源还是在地下。这里的地下考古进行得如何,地下文物保护得怎样,成了这座城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上级文物部门领导和科研院所专家也对此寄予厚望。那么,开封的地下文物究竟有什么独特魅力?我市近年来的考古工作都有哪些进展?文物和考古工作下一步应该如何做?就让我们走进开封这座城市,对宋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50处重大保护示范项目、大遗址保护示范园区)的文物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1问
 
  开封的地下文物为何广受关注
 
  作为地方性城市,开封虽不如许多大城市那样富裕繁华,但它依然能够被世人所熟知、所关注,究其原因,自然无外乎这座城市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有着4000多年的建城史,在这漫长的时空里,这座城市曾一度对我国历史进程和地域格局产生过重要影响。正因如此,历史文化一直是开封城市发展的主题。而地下文物是历史文化最具象的载体,其本体包含着或多或少的历史信息,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地下文物其实就是对历史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承。
 
  翻开历史,你不难发现,黄河水的一次次泛滥,一次次给这座城市带来灭顶之灾,整个城址、文物古迹、历史遗产和大量宫廷、民间收藏品被掩埋在地下。金代以前,黄河对开封尚不构成威胁,然而,到了金代明昌年间,随着黄河的改道,紧靠黄河的开封自此不断受到它的侵袭。据史书记载,从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前后700多年间,黄河共在开封境内决溢 300余次,开封市区被淹有7次之多。仅在明代,黄河就在开封辖区内决口58次,两次水淹城区。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十四日那次,是开封历史上遭水灾最严重的一次。史书记载,“波中可见者,惟钟鼓两楼及各王府屋脊、相国寺顶、周王紫禁城、上方寺铁塔而已”“六百里尽成区浸”“房屋尽倾,邑无居人”。黄河决口后,犹如巨雷奔腾而至,大水将开封城整个淹没,仅城墙门楼和大相国寺屋脊顶可见,大水过后,城内30余万人口,绝大部分被淹死、饿死,最后仅剩下3万多人。开封城不仅成了废墟,更是成了人间地狱。开封城被黄沙埋于地下数米。黄河水淤平了汴河,无数的名胜人文古迹被冲毁或埋于地下,明朝尚有的夷山、资圣阁、金明池、州桥等全被埋于地下,铁塔的基座连同下面一层被埋于地下,伴随开封几千年的蓬泽、沙海,也被黄河水淤为平地。如今,昔日宏伟的都城已深埋于地表之下7——8米。只有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的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的铁塔仍然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世事沧桑。因此,除了铁塔、繁塔外,从地上文物分布上看,清代以来的开封文物主要集中在地表,而明代以前更长历史阶段留下的文物,大多被淤埋于地下。在开封城区的地下,经考古工作证实,由上至下埋藏着清代开封城、明代开封城、金代汴京城、北宋东京城、唐代汴州城和魏都大梁城等古代城址。这是由于历史上开封遭遇多次毁灭性水患,泥沙多次将开封城淤埋于地下,导致泥沙淤积层和古代文化层交替叠压,形成了世上罕见的“城摞城”考古奇观。因此,如何对开封的地下文物进行考古、发掘、利用,是开封市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开封市文物部门一直在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
 
  今日开封城坐落在整个宋城遗址之上。前者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聚落,是开封人集聚形成的遍布全城的居民生活片区,而后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尤其是宋代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开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在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进程中,北宋东京城遗址保护在具备加快发展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大规模的城镇化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对大遗址及其遗物的破坏威胁依然存在,向地下要空间(不经文物勘探、发掘,私自建大型停车场、人防工程等)伤害文物本体、占压大遗址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物本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遗址保护基础工作依然薄弱等。为协调宋城遗址保护与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
 
  2问
 
  开封的地下考古取得了哪些成果
 
  北宋东京城遗址、明代周王府遗址、开封州桥遗址、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说到开封的这些考古成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王三营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据介绍,开封城市考古工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开封市文物工作队的前身宋城考古队在那时就开始在开封周围进行考古勘探和文物调查工作。
 
  首先是搞清北宋东京城遗址的布局和轮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市文物考古部门陆陆续续探明了北宋东京城皇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垣。1981年,在潘家湖清淤过程中发现了明代周王府遗址并进行了考古发掘,揭开了开封古城考古发掘的序幕。1984年,宋城考古队在配合中山路市政管道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过程当中发现了开封州桥遗址,此次考古发掘是继周王府考古发现后的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对新郑门的发掘,是截至目前开封考古历史上的最大收获。新郑门,是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墙上的一处门址,是一座方形瓮城。瓮城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100米,占地约16000平方米。2007——2012年,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对该城门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勘探,初步探明了新郑门城门及瓮城的形制规模。2012年5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新郑门遗址考古队,正式启动新郑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该遗址考古发掘共布探方30个,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发掘深度4——8米。在新郑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区内,探方最深处距地表8米左右,先后揭露2层淤积层和5层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发现并清理了宋、金、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大量遗存,其中包括房屋7处、院落6处、道路1条、水井1眼、农田1处、手工业作坊1处、地灶12个、排水沟渠8条、灰坑59个以及宋金时期新郑门门道、隔墙等。尽管目前发掘仍在进行之中,但已被列入国家150处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重点支持目录。
 
  其次是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和发掘。2013年,配合郑徐高铁项目建设,我市文物考古部门联合省考古研究院对郑徐高速工程沿线开封段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部分解剖了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北角护城堤,在开封市西北角连霍高速南侧辛堤头村北发现古道路遗址两处、古村落遗址一处,随即进行了发掘,共布10×10米探方6个,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址两座、夯土台基一处、窖穴一处,出土了大量不同规格的灰砖、筒瓦、板瓦、滴水、望砖等建筑构件,还有瓷器、铁器、陶器、铜钱等遗物。同年9月,受省考古研究院委托,市文物考古部门联合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工程尉氏段所经过的罗庄汉墓群和山魏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罗庄汉墓群发掘面积共计100平方米,清理西汉空心砖墓一座,出土了空心砖、方形陶砖、瓮形罐及盘口罐残片。山魏墓葬群发掘面积共计200平方米,清理灰坑等遗迹14个,出土了铜钱、银锭形陶器、陶纺轮、棋子、串饰、骨簪、骰子等不同时期的遗物若干件。同年年底,市文物考古部门联合通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工程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已发现清代土坑墓四座,清理出铜钱、首饰等随葬品。
 
  2014年上半年,市文物考古部门配合一项目建设还对新郑门遗址东侧道路遗址进行了局部考古试掘,试掘探沟一条,面积约87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相互叠压的道路3条、沟渠1条及灰坑多个,出土小件50余件及大量陶、瓷、金属、琉璃、骨、蚌等各类器物和标本。本次发掘印证了新郑门遗址内清代道路的走向,为研究黄河泛滥对开封城区的影响和明清开封地区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5年12月,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市文物考古部门联合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县双岭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共发掘清理墓葬3座,为研究尉氏地区唐宋时期墓葬形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再者,结合课题项目主动对开封地下文物遗存进行抢救性发掘,为实施遗址保护服务。明周王府官署遗址位于开封市新街口西南角,东临中山路,北临西门大街。2014年3月,为配合基本建设,也为了解明周王府官署遗址的埋藏深度和结构布局,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动和建设单位协商,决定在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勘探,并对此区域进行了近年来在市区内的首次抢救性发掘,共布4个相邻的探方,发掘面积共计400余平方米,清理出的文化遗存的年代主要为明代晚期至清代晚期,其中,清代房址(基)7座,出土瓷器、陶器、砖瓦、滴水、瓦当、漆木家具等遗物;明代文化遗存主要为院落1座,包括房屋倒塌堆积及墙体等,出土瓷器、陶器、漆木器等生活用品,其中漆木器中有牌匾3块及木封印1块。明代官署遗址下自上而下叠压有元、金、北宋、唐时期的文化层,在后期的建设当中采集出土了大量时代特征明显的唐代至明代时期的陶瓷器标本共计600余件,其中瓷器类别有白瓷、黑瓷、青瓷、白底黑花瓷等。出土的大量明代之前的器物标本见证了开封城自唐代以来辉煌的发展历程,为后来开封传世文物的断代确立了标尺,有了明确的底层关系。
 
  御龙湾明代建筑遗址位于鼓楼区解放路卧龙街段东侧、内环东路北约100米处的御龙湾小区内。该遗址历史地理位置位于开封城内城东南部,南距新门约300米。2016年4月初在配合御龙湾小区北区地下室建设过程中发现该遗址,发现该遗址后,开封市文物工作队于当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共布设探方2个,经多次扩方后,发掘面积870平方米左右。遗迹现象有三处建筑基址,出土遗物有陶、瓷、金属、石、骨角牙、蚌、漆木、玉等多类遗物,共计1000余件。尤其是发掘的明代黄土淤积层、居民家具洪水冲击倒向、人骨遗骸分布位置等,印证和再现了明代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黄河决口的文献记载和洪水灌城的惨状。
 
  今日龙亭南侧的原刷绒街一线,是宋皇宫南墙遗址所在地。在2014年配合一项目建设而先期进行的文物勘探调查中,文物工作者发现了该墙。其典型的夯筑方法、建筑结构,俨然一本宋代建筑的活教材。经文物部门建议,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否定了该项目,保证了宋皇宫的完整性,也维护了今日龙亭一带的历史风貌。
 
  3问
 
  开封地下文物
 
  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城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规范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国务院于2008年颁布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规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城镇建设而导致的文物破坏现象。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曾提到:“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为我们进行文物考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开封城区内文物分为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两种,地上文物大多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有效控制保护。由于地下文物深埋地下,人们对地下文物埋藏情况很难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相对于地上文物保护,地下文物的保护就显得困难重重。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封作为正在建设的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尤其是郑汴一体化战略目标提出以来,城市规模在加速扩张,在新区建设的同时,老城区的改造也在同步进行。由于开封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老城区的开发建设受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约束,改造和新建建筑体量规模都十分有限,老城区改造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还不太明显。随着近几年土地成本和房屋建设成本的提高,部分开发商为了使建设利益最大化,建筑空间开始向地下扩展,许多新建楼盘大多建有地下室,新建商场大多建有地下停车场,城区内甚至有了地下商场,因城市建设而使地下文物遭到破坏的现象逐渐增多,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与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开封古城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开封历史上多次被洪水毁城,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洪水使两代文化层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根据多年来开封城区勘探和发掘情况得知,清代文化层淤埋于地表以下2——3米,明代文化层淤埋于地下5——6米,金元文化层埋于地表以下7——8米,北宋东京城埋藏于地表以下8——10米,唐代汴州城埋藏于地表以下10——12米。当前开封城区内新建地下建筑负一层大多需要下挖6米左右,负二层需要下挖10——11米。因此,地下负一层建筑会对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两代文化层造成破坏,地下负二层建筑会对自唐代以后的所有年代文化层造成破坏。开封市城区范围内负责地下文物保护的机关单位只有开封市文物局下属的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家,且该单位编制18人,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自聘)不到10人,如此有限的人员对整个开封城区地下文物进行保护,所面临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市财政部门支持的仅仅是考古人员的人头费,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工作主要依靠向上级部门申请的有限的专项资金和部门自筹资金。在大多配合基本建设所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中,往往会遇到开发单位催工期甚至不配合的情况。开封老城区改造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近几年几乎每年都会有若干个老城区改造项目,在其下面都是宋代东京城的核心位置,三道城垣、宫殿基址、衙署旧址和汴河故道等文化遗址,在时间有限、资金短缺、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如此庞大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当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地下文物发掘的关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4问
 
  开封地下文物保护
 
  怎样才能让全社会参与
 
  应该说,近年我市地下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文物部门把文物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并对文物安全责任书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开封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重视,让广大市民的地下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当城市建设对地下文物构成威胁时,通常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考古勘探和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需要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其他科研机构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因建设工期紧迫或者有自然破坏危险,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急需进行抢救发掘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发掘,并同时补办审批手续。” 考古勘探是通过提取土样对地下遗存埋藏情况进行了解的一种调查方法,对土质土色及包含物进行分析就可得知不同地层的埋藏深度、叠压情况以及埋藏遗存性质。考古部门再通过考古勘探情况分析勘探区域是否有必要进行考古发掘。配合城市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多为抢救性发掘,考古发掘本身有着一套科学严谨的发掘方法,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地下埋藏遗迹,提取埋藏遗物。发掘过程中通过文字记录、绘图、摄影摄像、三维扫描等手段对遗迹遗物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采集和保留,考古研究人员在发掘结束后会对发掘出土遗迹遗物所反映的历史社会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古代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
 
  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古代文明的具象化体现,是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文物本身又是脆弱和不可再生的。楼房建筑换个地方还可以重建,文物一旦遭到破坏,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还丢掉了一段历史文明和良心。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丢掉了良心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文物是一个国家全体人民的社会财富,文物保护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大多数公民的理解和支持。以往的考古工作过程很少对社会公开,公众参与其中的情况就更少了,以至于考古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地下文物保护工作仅仅依靠文物保护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一方面,文物部门在做好地下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应努力做好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文物价值观,努力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奖惩制度,鼓励更多公民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来。
 
  宋城遗址保护既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加强对它的保护管理,有利于促进开封传统文化传承、美化城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对历史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充分利用,是市文物部门领导考虑最多的问题。谈到开封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市文物局党委书记、局长、研究员刘顺安表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市文物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贯彻全国和河南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保护文物基础工作力度, 要以北宋东京城遗址列入国家150处重大保护示范项目、大遗址保护示范园区为契机,加强该遗址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提高该遗址保护展示水平,提升其遗址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宋城遗址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使东京城遗址成为推动开封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使广大的开封市民充分享受遗址保护的成果。以该遗址保护为突破口,探索创新符合开封市情的文物事业发展道路,为努力把开封建设成为文化遗产强市、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开封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