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新闻资讯 >> 浏览开封

“红色珍藏”展览走进河大 已吸引3万多人次参观

2013/8/20 9:20:42 点击数: 【字体:

“红色珍藏”展览走进河大 已吸引3万多人次参观
 
参观者驻足静心重温着革命前辈的故事

  新华网河南频道8月20日讯 大河网报道: 昨日,本报A04、A05版刊发的《80后:再次从入党誓言中读懂信念》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来电话询问,怎么能看到这些珍贵的志愿书?对此,海燕出版社编辑郑颖说,目前,在河南大学博文楼一层展厅“红色珍藏”展览正在对公众免费开放,100多份志愿书真容就在那里。带着读者的期盼,昨日,本报记者走进了该展览馆。

  现场

  在展览中,感受革命志士的坚定信念

  目前,“红色珍藏”展览已吸引了3万多人次参观

  河南大学博文楼坐落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中轴线东侧,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时期和中州大学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心,革命先驱李大钊曾在此播撒革命火种。选择在这里布展,或许只是历史的偶然,但更多的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这次展览由河南大学、开封市委宣传部、光明日报《书摘》杂志社和聚协昌博物馆联合主办,以“珍藏志愿——革命时期100个人的入党志愿书”为主题。展览由入党志愿书、红军他*的故事、革命烈士证明书等多个部分组成。

  聚协昌博物馆马屯富主任介绍,展览已开放一段时间,目前接待前来参观的团体及个人不下3万人次,其中很多是在校大学生。在这个约40平方米的展厅里,共展出了革命时期的一百张入党志愿书、一百张烈士证,党员培训和教育书籍等大小展品不下1000件。在这里,透过一张张颜色发黄的珍贵历史文献,大家可以重温烽火岁月里的革命往事,感受革命志士的坚定信念。

  聚协昌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100多份入党志愿书,凝聚着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更是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者。此次展览的举办,将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学习党史的生动课堂。

  感悟

  “这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展览是让年轻人记住历史,让历史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置身展厅,仿佛重游历史的长河,红军战士们经历的血雨腥风我们虽无从触摸,却似乎能感受到彼时他们的呼吸与心跳。前来参观的人,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深思。

  展厅东、西、北三面墙上挂着的一百份入党志愿书主要是上世纪40年代的。由于战争年代交通不便,这一时期的入党志愿书由各地方党委或组织部门负责印刷,没有统一的格式,形式各异。在样式上,有些志愿书只是一张纸,有些则是小册子。多数是手工黑白油印,相对粗糙。在封面设计上,五角星、镰刀斧头和红旗是常见的元素。

  记者注意到,在署名为孙殿英(女,18岁)的入党志愿书中,其入党原因是这样写的:“看共产党为咱们办些好事,分着房子土地,给人民服务,坚决革命干到底,永不反党。”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孙殿英文化水平不高,但却充满了一个农村女青年对共产党的朴素感情。

  马屯富说:“这些珍贵的资料保存下来,的确非常不易,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传承到今天,可以说这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老一代人把历史的真实交付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传承给下一代,把我们所知道的那段岁月与现在年轻人的生活链接到一起,使他们眼中的社会变得立体、真实、可靠,让他们记住历史,让历史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也能够让大家感受到那个时期革命者的坚强信念,感受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火热激情。

  故事

  流落草原,“红军妈妈”并未失去信念

  红色藏品定格了那段历史,见证了那段历史的精神

  展厅的东北角有一个特殊的展柜,里面陈列着“红军他*的故事”。这位“红军妈妈”的故事,也正是策展人红色珍藏的源头。

  40年前,一个新入伍的战士在青海草原,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青海草原被白匪打散,逃离虎口后嫁给了藏族牧民。历经数十年,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临别交付的珍贵资料。

  这些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贴身珍藏了40年。当她得知这位新战士来自北京时,把这十多件珍贵资料送给了他。

  据这位战士回忆,当时,老妈妈那抖动的双手、渴盼的眼神和对她红军丈夫的思念,让他终生难忘。后来,这位战士再也没见过这位老妈妈。但从那时起,这位战士就开始留意寻找一切红色物品,想通过收藏找到红军老妈妈丈夫的线索。

  此次展览中,除了入党志愿书,同时展出的烈士证也震撼着参观者。一份烈士证讲述着一个故事,一份烈士证浓缩着一个人生,一份烈士证见证着一场战争。

  这些红色藏品,定格了那段历史,见证了那段历史的精神,再教育着今天的我们。

  聚协昌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展出的百份入党志愿书就是早期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与执着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真实写照。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展览让参观的干部群众永远铭记为了新中国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先烈。”

  意义

  深受感动,参观者经受了心灵洗礼

  先辈的坚持、执着,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展厅入口处的留言册上,记者看到了一页页密密麻麻的留言,留言者有老师、学生、普通市民,也有闻讯赶来的老红军。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闵祥鹏写道:这次展览用最平凡的展品、最简洁的陈设、最质朴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默默无闻的革命者的高尚情操以及他们建立民主进步、自由平等新中国的理想与追求。在他们平实质朴的语句中,处处流露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民族未来的期望,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壮志情怀。信念与理想是一种力量、一面旗帜、一份坚守,时代在变,信仰却不能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把信仰作为一种传承,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计个人荣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峰写道:“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观看前辈们的志愿书,我感慨万千,是什么让前辈们不怕苦、不畏累呢?是他们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无限追求。他们也有梦想,最初也许并不是中国梦,只是他们自己的个人梦想:不再受地主欺压,不再有饥饿之苦,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幸幸福福地生活。而他们在中国共产党这里看到了希望,并且追随着党去实现梦想,一个,两个……百个千个,直至千千万万个。于是,大家就有了同一个中国梦。他们是纯粹的一代,他们坚定、执着,只要他们决心跟党走,就会矢志不渝。正如红军老妈妈那样,无论岁月变换,那份追随组织的热情始终不变。这就是追求,一百个普通人对党的革命事业的追求,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才会不怕任何困难,创造出光辉的革命功绩。这份坚持、执着,是作为后辈的我们的榜样。(原标题:“红色珍藏”展览走进河大 已吸引3万多人次参观)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网(2013-08-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