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走进焦作 >> 印象焦作 >> 浏览焦作

神农与焦作茶文化

2013/11/8 10:58:13 点击数: 【字体: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发利用茶叶并且用之为饮料的国家。

    据专家介绍,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开发利用为饮料,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依照《诗经》等相关文献资料中记载,在史前时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自从人们发现了一部分荼的饮用价值之后,“荼”才有了独立的名字“茶”。

    在医食合一的古代,药食兼用的茶类植物有提神醒脑、防暑降温、除瘴解毒、止渴消食等药用功能,逐渐为人们认识和利用。

    茶由医药用品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饮料,严格意义的“茶”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在注《尔雅·释木》的“槚”时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汉代时的“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是唐朝中期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晚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严格的说,茶的利用最初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古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流传至今,在焦作城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焦作市的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就是因为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而得名神农山。神农山风景名胜区自古有炎帝祠。如今的炎帝祠位于今神农文化广场北,祠内供奉着炎帝神农塑像。

    神农氏祭天的“坛”就在神农山的紫金顶上。2002年9月,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河南省古建专家组组长杨焕成等14位国内著名考古学家和古建筑专家在神农山紫金顶认真考证后,向世人郑重宣布:“神农山是人类始祖——炎帝神农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炎帝神农的祭天坛就在河南省沁阳市的神农山紫金顶。”直到现在这里还留下了诸如神农山、神农坛、神农涧、神农庙、神农居、神农窟、百草坡等许多与神农氏有关的地名。

    自古以来,这里的民众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在神农山进行盛大的祭祀神农的活动。

    在原始社会,神农在焦作,历经千辛万苦尝百草、辨五谷,制耒耜,创农耕,揭开了中华农业文明的序幕。

    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中记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不是空穴来风的道听途说,应该是信史。陆羽毕生献身于茶文化的研究和创立,同时又是一位著名诗人、音韵和小学专家、书法家、演员、剧作家、史学家、传记作家、旅游和地理学家。他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在唐代宗李豫先后“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时坚决拒绝不就,充分体现了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他在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全唐诗》第308卷007首)。有这种道德风范的陆羽的论断应该是可信的。

    据《怀庆府志·舆地志·温县》(2005年11月版)记载:“神农涧,在县(城)西门内,旧传炎帝采药至此,以杖划地成涧。”

    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撰写的《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说,“神农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动词,意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而这种据说“红色竹根”的竹子,恰恰就生长在焦作的丹沁竹林。

    焦作民间传说:神农在野外用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微黄淳厚,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神农遂判断它既是一种饮料也是一种药,这是中国饮茶的起源,也是茶作为药用的起源。请看,炎帝神农氏祭天在焦作;神农“划地成涧”在焦作;神农尝百草、辨五谷在焦作;神农最早以茶等百草药物治病救人在焦作……这些,都为焦作是茶的原产地之一,茶树的最早发现,茶叶的开发利用最早在焦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古代典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相互印证,为焦作的茶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增添了光彩。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焦作市委统战部(2012-6-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