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济源

司马懿沁河岸边修栈道(2)

2013/8/29 17:54:27 点击数: 【字体:

官,并将附近济源、温县等地的租赋划归河阳三城收取使用。因此,秦渠能否发挥最大效益,就成为决定河阳三城财政收支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先后有三任河阳节度使在秦渠上下足了工夫。

  公元789年,河阳节度使李元淳“引沁水开渠七十余里”,这条新建的渠被命名为广利渠。广利渠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豫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了“河内之人无饥年之虑”的状况。

  公元825年,新任河阳节度使崔弘礼大修秦渠,据《旧唐书》记载,修葺后的枋口各渠,“灌田千顷”。

  公元833年,在济源出生长大的唐代名臣温造担任河阳节度使。温造一生的历史成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抑制藩镇割据势力;二是兴修水利。温造到任后,上书皇帝,再次修葺、加固枋口各渠,不仅完善了原有的渠道,而且将渠系范围首次扩大到武陟县,使枋口各渠的灌溉面积涵盖豫北五县五千多顷的土地。

  隋唐史料中,对于枋口各渠的记载可谓惜墨如金,让后来者只能在一个轮廓的影像中去还原它的清晰。幸运的是,众多唐代诗词,为我们更为直观地描述了沁河两岸的繁华与秀美。

  “万株古柳根,拏此磷磷溪。”这是孟郊《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中的一句,从中我们不难窥探出秦渠枋口的历史沧桑。“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枋口)钓鱼时。”韩愈的《盆池五首》告诉我们,那个时候的沁河渔业是相当兴盛。“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金秋入吾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蹬上悬泉,澄湾转枋口。”白居易的《游枋口悬泉偶题石上》展示给我们一幅美丽的画卷:五龙口不仅是惠民利民的水利工程,更是引得文人骚客慕名前来的旅游胜地。□记者 朱金中 文图【原标题:司马懿沁河岸边修栈道】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0年11月3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孙思邈长寿之谜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