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文章

青白瓷为什么被青花瓷取代(2)

2013/9/13 10:03:05 点击数: 【字体:

  根据出土的实物和各方的研究情况,青白瓷大体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器类、陈设赏玩艺术类和神煞冥器类。其中日常生活用品类最为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有碗、盘、碟、钵、罐、瓶、注壶、水注、香炉、盒子、盏托、台盏、香薰、洗、磨、灯、枕、瓷雕、笔架等。陈设赏玩艺术类包括人物俑和动物俑以及尊、瓶、罐等造型。神煞冥器类则包括佛教中菩萨像、道教中的道士像以及魂瓶等。

  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宋元青白瓷纹饰的选材特点。瓷艺师们把生活中人们所熟悉和崇尚喜爱的动植物或山水人物等,浓缩、提炼、升华,以优美生动的形象,用各种超脱娴熟的技巧,根据不同事物的特征,用高度概括、夸张、变化的手法表现于瓷坯之上,令人叹为观止!同时,瓷艺师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器形来安排选择不同的装饰内容。使生动的纹饰与器形完全相容协调:比如在对于碗、盘、碟、盏等类器物,装饰纹样多取花鸟、鱼水、龙凤、水禽等,而山水人物则不多见。而在瓶、罐、壶等器物上,则选取更为广泛的花鸟、鱼藻、瑞兽、山水、人物等题材。对于圆形器物,纹饰图案必然是连续的回旋效果。方的器物,则选取多种纹样,既保持各面的协调统一,同时各面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瘦高的纹样则选择挺拔的或多层次安排,扁矮的纹饰则选择横向回旋展开的。真正做到了图案装饰布局合理,繁而不乱、疏密有致、形象生动。

  青白瓷不但造型美,纹饰美、其工艺手法更是独步青云,在纹饰工艺上,突破晚唐、五代旧制,出现了刻花、划花、印花、剔花、镂空和釉上加彩等多种工艺手法和装饰方式。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其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瓷艺师们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每根线条都明显起顿,犹如中国书法之提、按、顿、捺。细线条则以深浅宽窄变化,表现花、叶、水波、娃娃等范围轮廓。流畅有力,有韵律美感。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瓷艺师们专业而有自信,手法娴熟,正可谓“庖丁解牛”。划花是用一种竹制成用以划花水波纹的扁平斜口面竹笔,形似现在的排笔,宽1~2厘米,笔端削成阶梯状排列的一根根细竹丝。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的脉络,使看似纷繁的纹饰,变得自然和谐有趣。无论是刻花还是划花,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无的线条,仅此一点,足以想像当时匠师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而模印纹饰工艺的推广,使青白瓷提高了生产量,降低了制瓷成本,迅速将这个以其清秀挺拔,釉色青中有白,白里泛青,温文尔雅青白瓷推广到大江南北、远至海外。

  但是,曾有过如此高的出身和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后来销声匿迹而让位给青花瓷?甚至今天的许多人只知青花瓷而不知青白瓷呢?

  诸多的史料和出土资料都已证明青花瓷是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蒋祈在其《陶记》中有“江、河、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充分说明宋元时期南方各地崇尚青白瓷,而且以景德镇地区的产品为主的记载,但是也最终没能挡住青白瓷被青花瓷替代的历史趋势。其原因有四:

  1.政治原因

  我们都知道,青花瓷是以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虽然青花瓷器在唐、宋两朝已经出现,但因为与传统的汉民族的文化与风俗有些格格不入,因而没有得到社会主流阶层的认同和推进,所以发展的极为缓慢。到了元朝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认同以及统治利益的需要,得到了全方位的迅速发展。

  2.商品经济原因

  由于青花瓷器的生产在中国成本的低廉性以及出口能换取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元朝统治阶级极为的重视。朝廷设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管理内容涉及到整个瓷器生产的各个环节。使青花瓷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到了明朝以后,则完全成为出口瓷器的主流。

  3.工艺原因

  中国瓷器在元代以前,在装饰手法上,是以刻、划、印的应用为主。而刻、划、印等工艺,尤其刻、划工艺是要瓷工在半湿的胎上用铁质或竹制的刀子来完成。其难度要远远大于用毛笔在干胎上盏钴料绘画的难度。这无论对于降低窑主的利润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利润率。还是对于窑工的降低培养成本、降低技术成本、缩短学成周期,还是提高收入报酬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4.青花瓷本身的原因

  青花瓷的青花着色力强,发生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料,我国的产地也不少。可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同时青花的白底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其浓淡层次,使装饰更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颇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另外,青花瓷还具有比青白瓷好擦拭,纹饰不损伤等实用特点。

  青花瓷的这些特点,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 并逐渐替代了青白瓷,使其淡出了历史舞台。

  青白瓷,虽然它有着“冰肌玉骨”之誉的仪态,完成了我国制瓷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胎的第三次飞跃。

  青白瓷,虽然在我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大半个中国,生产时间几百年。能代表景德镇瓷工对我国瓷业的一大贡献。并使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青白瓷,虽然它弥补了南方的青瓷不能迎合蒙古族的色彩观念,北方的白瓷又触犯了宫廷的传统禁忌的缺憾,曾成为皇室用瓷的最佳选择,但最终还是被青花瓷所取代。

  青白瓷虽然被取代了,但它曾经的辉煌依然为我们所敬仰。它所承载的历史,承载的文化依然深深的吸引着众多的它的痴迷者。它的技术所达到的高度至今让我们只能望其项背而望洋兴叹。随着文物事业的大发展,考古研究的深入,宋元青白瓷神秘的被掩盖多年的面纱将被掀开,我们将领略到它真正的风采和认识到它应该有的真正的价值!律海明【原标题:青白瓷为什么被青花瓷取代】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3年07月1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