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风情 >> 民间习俗 >> 浏览文章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2016/11/10 17:33:29 点击数: 【字体: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所谓名正言顺,恋爱到了一定阶段,无论男女都会渴求一个名分,选择结婚,而结婚证无疑是最具法律效力的。它承载着幸福和美好,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重的份量。结婚证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鲜事物,在古代就早已出现,只不过称呼有所变化。从结婚证书上能感受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男女结婚的法律凭据是婚书,其意义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不同的是,古代的婚书在订婚时就已经签立了。

    婚书在我国的历史上非常悠久。《周礼》中就有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书的记载,说明周朝就已经有婚书出现了。当时的婚书是写在竹简或木椟上,男女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婚姻的凭证和依据。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对婚书的记载已经非常详细。“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婚书依照男左女右格式,分别写上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贯以及祖宗三代名号等。可见古人对婚书是非常重视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是敦煌文献中的唐代婚书。这份婚书分正书和别纸,正书是男方家庭请求婚姻的通婚书和女方家庭允诺的答婚书,内容多为虚话套话客气话;别纸才是婚书的主体,分别记录了男女双方各自的真实情况。婚书一旦缔结,既得到民间的认可,也具有了法律效力。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有史记载的、由官方颁发的结婚证,最早出现在清代,称为“龙凤帖”“鸳鸯礼书”“网丝婚书”。男女订亲之后的7~10天,双方去当地县衙领取龙凤官帖,遵章纳税交款。帖上要填写订婚人姓名、年庚,并填写双方家长、主婚人和媒人的姓名,而且均需签押、盖章,以示郑重。经官府认可,盖上公章大印,证明婚姻已经取得合法手续。然后,选择吉日良辰,进行换帖仪式。

    太平天国时期出现过名为“合挥”的结婚证。“合”乃结合,“挥”系凭证。其形式与清代差不多,这个时期的结婚证与以后的结婚证有非常相似的一点,那就是从民间私约上升为由官方收费发放。相比之下,这时的结婚证更具有契约性和合法性。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19年的结婚证书。1914年8月19日,北洋政府颁布了《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每纸婚书贴印花税票一元,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于法庭上无合法凭证之力。条例中首次将婚书列为应税对象。该证书已经不叫“婚书”,而叫做我们今日所熟知的“结婚证书”。

    此后,“结婚证”的这一称呼基本固定了下来,不过每一时期的结婚证书的样式还是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47年的结婚证,订婚双方信息和人情化不少,不是死板一条。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由政府操办的结婚证大约在三四十年代开始,图片是1948年南京集体结婚发的结婚证,由市长、社会局局长签字,婚姻开始受制于官权。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到了五十年代,结婚证发生变化。图片是1956年天津结婚证,结婚证上标注“本自由平等,互爱互敬之精神,结为终身伴侣,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之建设...”,还附有领袖照片。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56年的“恢复结婚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时离婚的两人复婚时并不是再发一张结婚证,而是“恢复结婚证”。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文革时期,结婚证发生更大变化,上面有最高指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字也不再有人情味儿了。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59年的结婚证。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61年的结婚证。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62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赙仪的结婚证书。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69年的结婚证上有了计划生育的内容,可以看出人口政策问题是当时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71年的结婚证,结婚也要又红又专。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76年的结婚证,动乱刚结束,所以看上去比较粗糙,像奖状一样。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1988年的结婚证,照片普及,更加规范。
 

追溯结婚证的“前世今生”


    2004年1月1日最新版结婚证书和离婚证书,也就是所谓的“红本本”。

    无论是古代的婚书,还是现在的结婚证,都只是一种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夫妻要想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还要互相尊重、忠诚守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婚姻和谐美满,家庭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